他們並不是在朝自己叩首。
他們是在叩拜老者。
昔年老者離世的時候,他們未曾趕上。如今聽到了這個訊息,只覺得甚為悔恨。
何況,就算趕上了。也許他們仍然會有大悲傷吧。
其實姜兒也是極度悲傷的。只是,老者的離去讓姜兒一時茫然了。到後來則開始思索這個世界與天地、宇宙的意義,再進而,領悟了“忘心”以後,便知道天地萬物都是有始終的。
雖然她仍然很傷心,可卻表露不出來了。因為誠如自己所感受的,萬物終會走向一個結末的。
而如今,朱楊三人的蒼老,再次提醒了姜兒這一點。
蘇葉看著三人宣洩悲傷。姜兒這似乎有些不適應如此的氣氛,因為這再次勾動了她內心深處的悲傷。
半晌後,蘇葉輕輕說道:“爾等節哀順變,也不必與我多禮。季象師父亦是點醒我之恩師。其死前或許亦不可避免的有所恐懼,但這道路是其必然要走的,他至少沒有太多沾染到塵世的痛楚。”
聽了“龍神帝君”的話,三人漸漸地平靜了許多。雖然也許他們心中的情緒仍未消散,但也總歸是恢復了幾分心境。
蘇葉看著三人,道:“爾等三人,乃有季象師父之恩情。與我,也有因果存在。此次叫爾等過來,乃是不忍看你三人在塵世消沉。何況,你三人雖有些許誤差,能夠領悟自己所追朔的‘道’,終究還是有幾分悟性的。故而,特此提點你三人幾分。”
三人聞言,頓時浮現出了感激之色。
原來,這位“龍神帝君”之所以讓王輿告訴他們迴歸鐘山,竟然是因為想要提點他們。
若是得有“龍神”的指點,那麼,或許……
三人還在思索。蘇葉卻又說道:“不過,我並不是會自己的薪火道傳授給你們。昔年,楊兒在問師父‘天地之道’時,師父曾說,須得先有道心,再聞道術。而如今你們不知是有了道術,還是有了道心。我只會將昔年師父講述過的‘造化道’再講述一遍給你們。至於你們是否能有所領悟,就全看你們自己了。”
三人皆俯首:“恩謝帝君!”
蘇葉看了看姜兒,道:“姜兒,你也跟他們坐在一起。”
姜兒點了點頭,於是……從朱楊開始,王松、葛喬、姜兒,四人依次坐在了池邊、樹下。
算上蘇葉,在這鐘山中,似乎重歸了某種依稀往存的光景。
蘇葉伏在池邊。
他龍首微微張起,隨即開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造化道,乃是自亙古尹始,萬物衍生而存之道……”
“造化者,自然也。其由道而生,演化於天地。世間一切存在,都是它的蘊生。眼中所見,耳中所聞,亦或是心中所想,皆是由造化而生。”
“《內觀》中曾講到,凡生靈之五臟,都可與天地相對,即便是草木亦是如此。然,草木者,雖有造化,卻無元魂,因此相較更為殘缺;螻蟻蟲豸之諸,雖有元魂,卻無靈魄,難能生智;瑞獸及人者,天生蘊有元魂及靈魄,但後天亦會蒙塵,若靈光蒙塵,則智慧難啟,莫有寸進。因此須得識得道心,方能識得造化……”
蘇葉首先講述的,是造化究竟是什麼,是何種形態。
其次,則是開始講述要如何利用造化,通明“天地的智慧”,藉助“天地的大勢”。
他信手拈來,時而以農學概述,時而以醫學舉例,時而以人世間的禮學、工學來論述方法方式。
可以說是,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
而這一幕幕,讓師徒四人忽然間有一種時空錯位的感覺。
眼前講道的,彷佛不是龍神,不是蘇葉。而是……老者!
是的,蘇葉所講的,與那曾經的一日,老者所講的,一模一樣!
不知覺間,四人已是淚眼模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