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按照大漢的習慣來說,十六歲的男子,已經算是成年,可以娶妻生子了。
但是已經習慣了羽扇綸巾的模樣,或者說,唐老師版的諸葛亮之後,怎麼看如此清秀的諸哥哥,都會有點出戲啊。
而且,劉協有一些搞不明白,現在才十六歲的諸葛亮,就已經這麼有心境了?這麼大的場面,別人都在奮筆疾書,而他依舊還在那裡搖扇子。
跟周圍的人,總顯得格格不入。
劉協在這一刻,他突然想到了一個說法,那就是劉備當年三顧茅廬,其實就是諸葛亮自己導演的一齣戲碼。
想想也是,劉備那個時候,雖然說落魄,但怎麼說也是一方諸侯,說到底也是一位大人物。
而那個時候的諸葛亮,則是庶民一個,按理來說,即便是諸葛亮想要投靠劉備,那也得前去拜見才對。
但是呢,諸葛亮就是聰明,他知道自己主動去投靠,絕對沒有讓劉備前來邀請自己升得快。所以,諸葛亮就安排人在民間傳唱自己。
恰逢那個時候,劉備被曹老闆逼得走投無路,在聽到臥龍在野,他想都沒有想,就直接前去拜訪。而諸葛亮呢,為了進一步抬高自己的人設,就又來了個兩次不在家,一直讓劉備前前後後的請了自己三回。
退一萬步講,第一回由於劉備沒有打招呼,去了之後沒有遇見諸葛亮,那麼他的僕人,怎麼都會在諸葛亮回來之後,告訴他吧。
正常來說,一個上位者前來拜訪你,你不在家,你知道之後,是不是應該前去拜訪?
但人家諸葛亮偏不,偏要在出去浪,結果讓劉備第二次撲空,你要說這不是故意,誰信?
所以說,有人說諸葛亮故意抬高自己,也不是沒有道理。
不過呢,諸葛亮高傲是高傲,也愛顯擺,抬高自己,但是人家也的確實有本事,不然的話,劉備也不可能從一個小小的新野城,發展到後面坐擁益州,漢中,外加半個荊州的季漢皇帝。
畢竟,你沒有那個本事,卻擺那樣的架子,只能是被人笑話。
此時,劉協看著在那裡搖扇子的諸葛亮,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諸葛亮在哪裡裝樣子。想要吸引自己?
對此,劉協很想笑,他覺得,自己這個時候走過去,去檢視諸葛亮的文章,絕對是一個字都沒有寫。
他也可以藉此打一波諸葛亮的臉,但是劉協最後還是忍住了。
他現在是皇帝,他如果從高臺之上走下去,絕對會引起這些士子們的注意,說不好,還會讓他們緊張,進而出錯。
所以說,一般監考,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監考者,一般都是坐在原地,絕對不會輕易走動。
劉協看著繼續裝深沉的諸葛亮,只能在心裡搖了搖頭,覺得諸葛亮這樣做有一些幼稚,有這功夫,不如多想想文章怎麼寫,爭取把文章潤色一下,寫的更好一點。
這樣才能更出彩。
劉協在心裡笑過之後,他就開始繼續掃視其他人,隨著劉協目光的轉動,他突然看到一個頭戴綸巾,相貌有一點點平凡,甚至可以說醜的文士身上。
其實,平心而論,這個年輕人並不能說醜,但是這得看周圍的人是怎麼襯托。
如果周圍的人,都是一幫帥哥,那麼這個年輕人,就可以說有一些醜了。可如果是一群比較普通的人,那麼這個年輕人,嗯,也只能說平凡。
“這個人,這麼醜,難道是楊松?但是不對啊,楊松現在都多大年紀了?”
“這麼醜,還這麼年輕,難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