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黃承彥呢,他雖然為荊州世家的人,但是他跟蔡冒這種只為自家考慮的人不一樣。
在黃承彥看來,天子舉行文武大比,除了選拔人才,逼迫世家之外,他更能看出天子定下的這套選才制度,對於後世來講,絕對要比舉薦制,優異太多。
這麼說吧,黃承彥他本身就出身高貴,是世家的人,也接收到了舉薦制的好處,但是他也見過,其他的家族舉薦出來,所謂的賢才。
可以這麼說,別說那些人是賢才了,有的人甚至連字都不認識幾個。這樣的豈能做官?
而世家之人,為了利益,竟然還把這樣的人,推上官位,真實讓天下人恥笑。
所以,從蔡冒口中得知,天子選才的深一層意思之後,黃承彥竟然出奇的覺得,天子這一手高啊!進而直接成為了劉協這一套選才的擁護者。
在他看來,大漢世家,大漢世家,得先有漢,才能有世家。不然的說,這天下大亂,世家,諸侯之間的爭端,會讓百姓流離失所。
而且,你敢保證,你所在的世家,就真的可以笑道最後?既然不能保證,為什麼不先擁護大漢,然後支援大漢改革,然後再從這改革當中,為自己的家族謀取好處?
這裡會有人說,天子選才,是選得真正的人才。
那麼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這大漢時代的人才,究竟是豪門的人多,還是寒門的人多?
如果說,論人才的人口基數,那麼是寒門的人多,但是論頂級人才的佔比,那麼抱歉,此時的豪門,依舊對寒門處於一種碾壓的狀態。
畢竟,寒門的人,每天還要為第二天吃什麼而操心,而豪門的人就不會有這樣的顧慮,如果他們想,那完全可以一天都在書房裡面學習。
豪門的底蘊,其實寒門短時間內能追上的?不說其他的,就一個比喻,豪門的藏書千萬,寒門手裡能有多少典藏?光是這一項,豪門那些士子,就可以甩寒門很遠。
所以,黃承彥覺得,既然豪門的起點這麼高,為什麼要去懼怕寒門來搶他們飯碗?如果真的被寒門的人追上了,超過了,那一定就是豪門士子的原因。
可以說,這樣的人,在黃承彥看來,就是廢物,這麼好的機會,基礎,都能被寒門的超過,那留你何用?
而透過這種選吧制度選上來的人,至少能保證大漢的正常執行,而大漢能夠存在下去,那麼豪門至少還是豪門,終有一天能夠東山再起。
不得不說,這一點黃承彥還是想的很透徹的,所以他這一次來,才帶上來他的幾個後輩。
“諸葛兄說笑了,某既然來了洛陽,又怎麼會只是來看看?”黃承彥笑了笑,然後說道:“某這次也是受人所託,帶著幾個後輩,前來洛陽觀禮,隨便也想讓他們見見,我大漢又何等的聲勢。”
“哦?我記得,你家裡不是之後一個女兒嗎?難道你把你女兒帶來了?”諸葛玄有一些奇怪。
雖然說,大漢並不想後世那樣,要求女子什麼三從四德,將就什麼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但也很少會讓女子出入正式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