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深思。
顯然人家懂這是什麼東西。
而自己和韋姐則是茫然。
這表情太好區別了。
別人是皺眉頭,而倆人是大眼瞪小眼。
為什麼大眼瞪小眼?
很簡單啊。
這什麼……格爾尼卡,倆人都沒聽過。
而許鑫卻沒注意到,當提到“格爾尼卡”的時候,沉丹青的目光落到了他身上。
當看到他那副茫然的模樣時,緩緩皺起了眉頭。
就聽張武在那說道:
“這是一謀提出來的,咱們傳達和平的時候,是不是也要反思戰爭對咱們的傷害?我們怎麼體現出這種反思?用格爾尼卡!國強的意思是可以用火藥畫出來一副格爾尼卡,然後……火藥一點……彭,格爾尼卡化作灰盡,大家覺得怎麼樣?”
話音剛落,忽然,一個聲音響起:
“我反對。”
從滿眼茫然的許鑫臉上收回目光,沉丹青似乎已經明白了這個年輕人的“底”後,不再關注。
他夾著煙說道:
“格爾尼卡的核心思想是控訴,控訴**轟炸格爾尼卡的平民時的慘狀。單就以精神而言,他的控訴性要強過反思性。它是帶著仇恨的,他是透過仇恨與控訴,來向世人告知戰爭的可怕,從而帶來反思。但你要說用四大發明的火藥環節來講這一幅畫,我覺得是不恰當的。”
沉丹青話音剛落,一旁的翟國強溫和開口:
“所以我們才說要點燃它。我和一謀說的是,我們用火藥繪製出一副格爾尼卡,因為它對戰爭的控訴是全人類共通的觀點。我們來點燃它,把那種慘狀付之一炬,來表達觀點:戰爭只會帶來毀滅。然後透過後續環節的銜接,表達出我們對和平的嚮往……”
“但火焰會留下灰塵的吧?”
馬雯來了一句:
“現場那麼多火藥灰該怎麼辦?安全隱患呢?安全係數呢?那麼多人,用火藥來點燃一幅畫,這幅畫的尺寸一定不小對吧?或許在視覺上很震撼,可後面的問題我們該如何收尾……“
討論組開啟了討論日常。
可許鑫的眉頭卻徹徹底底的皺了起來。
……
一天的時間一晃而過。
上午,張一謀沒露面,而是在劇組那邊統籌規劃著什麼。
中午吃飯的時候才來。
大家一起吃盒飯,然後繼續爭論、思考上午因為他不在,而無法拿捏的“格爾尼卡”。
下午,劇組轉換了場地,來到了宮殿裡面。
張一謀偶爾去找角度拍攝,偶爾來到在角落裡討論的眾人這邊參與討論。
明明是兩種不同的事情,可他轉換的卻非常自然。
但實話實說。
許鑫今天卻沒什麼狀態。
基本上一天時間都沒怎麼說話。
中午吃飯的時候,他用手機查了一下格爾尼卡是什麼。
這才弄明白,原來《格爾尼卡》是畢加索畫的一幅畫。
是以*****轟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鎮格爾尼卡、殺害無辜的事件創作的。
也看到了畫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