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這麼玩之前,快速拍攝是快速拍攝,升格鏡頭是升格鏡頭。
沒人用過這種二者結合的方式。
這話也不對……應該說用過,但都是在電影的特定場景需求之中。像這麼給人拍特寫……真沒人玩過。
他,是第一個。
第一個啃到那個螃蟹的人。
而現在,這隻螃蟹,在外網也有了一個專業術語。
【Silk&no】
絲綢之路升格鏡頭。
&no是slow¬ion的縮寫。
並且,這個詞,是從絲綢之路官方推特上發出去的標籤。
不是什麼“許鑫慢鏡頭”之類的,在他的授意下,本著凡事以電影節為大的絲路,把自己的這個拍攝手法,冠以了“絲綢之路慢鏡頭”的稱呼。
方法,交給你們了。
專屬名字標籤,也有了。
這樣不管以後其他電影節也好,或者某些拍攝愛好者挪用也罷。
無論怎麼樣,他們都會把這種技法,稱之為“絲綢之路升格鏡頭”或者“絲綢之路慢鏡頭”。
他們用一次,提及一次,那麼,“絲綢之路”的名字都會在他們的腦子裡加深印象一次。
你不瞭解天朝歷史?
可以。
那你先記住這單詞。
以後看到這種技法,就會想到絲綢之路。就會想到絲路電影節。
只要你有那麼一丟丟好奇心,去查一下這條絲綢之路對於全世界文明到底有著怎樣的意義,那都會加深我們國家在你心中的印象。
瞭解我們國家因何而偉大。
又曾經帶給這個世界怎樣的輝煌。
陸地絲綢之路,我們連通中亞、西亞。一不征服,二不掠奪,一切只為貿易互聯。
海上絲綢之路,我們經南海、至印度洋、到西亞、取非洲、絲綢,瓷器、香料、茶葉……我們推動了世界的進步和發展,友善、包容、互惠、共生、堅韌的信條之下,給所有人帶來生活、美學、甚至社會的改變。
此為我泱泱大國祖先之浩瀚偉業。
亦是我天朝此世之決心。
“漲海聲中萬國商。”
如今絲路重啟,電影節為先鋒。
這片古老的沃土如今正向世界展示著它煥發新生的新面貌。
請君來。
……
隨著時間的流逝。
8月12號這天開始,陸陸續續的,絲路電影節在外網開始發力。
甚至還引來了天朝駐多國大使館的推特點贊轉發。
名為“絲綢之路慢鏡頭”的攝影技法以及成片,也令這些參與了電影節的演員、導演、劇組、電影收穫了許許多多的關注。
而當被問及“電影節如何”時,來自天朝的熱情、友善、以及絲路電影節的純粹、福州這座古城的風貌等等,也成為了大家分享的物件。
網路時代,有時候熱度就是這麼不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