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評審,代表三大認可你的藝術審美能力。
這和什麼崇洋媚外與否之類的無關,歐洲三大的地位擺在那。他就是世界上絕大多數電影人的夢想。
當然了,這個絕大多數電影人顯然打不過只有少數人的奧斯卡。
畢竟奧斯卡在好萊塢嘛。
但話得分兩頭說。
如果描述的誇張一些,那麼或許在一百年之後,不會有人去研究100年前奧斯卡影帝影后是誰,最佳影片又是什麼。但歐洲三大的藝術電影一定會在影史史冊中閃耀永恆的輝光。
這也是商業和藝術中間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商業片只管賺錢,但編寫影史、教科書、能被稱之為藝術的事情,就讓文藝片來吧。
雖然這話不絕對,但道理在這擺著。
任何一名電影人能得到歐洲三大的認可,都是一種榮耀。
先是評審。
接著,就是評審團主席。
這其實也代表著導演本身在電影殿堂之中地位的提升。
除非是真的很特立獨行的同行,否則一般不會有電影人拒絕。
想到這,心說自己也沒啥道理拒絕了。
但該問的還是得問清楚。
於是他看了一眼時間,撥通了老頭的電話。
“喂,您忙著呢?”
“剛吃完飯,怎麼,電影遇到難處了?”
“那倒沒有,是這麼個事。剛才柏林邀請我當金熊獎的評審。”
“喲?好事兒啊。這對你來講,是一種認可。有什麼問題?”
“評審流程……一般需要多久啊?我這兩年都沒好好在家過年了……”
“……”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後,哭笑不得的聲音才響起:
“我不止一次聽別人說,你在學校的時候,那會兒天天夜不歸宿,開著個法拉利滿世界轉圈,不是酒吧就是歌廳的。那時候你想過自己會是個戀家的人麼?”
“呃……”
許鑫心說您老人家怎麼也開始提這茬了?
打人不打臉您不知道?
而張一謀那邊也不等他回答,自顧自的說道:
“柏林龔麗當過評審團主席,我沒當過,但我當過評審。那會兒……是92年?93年?不太記得了。其實你問王佳衛應該比問我更合適,他去年不才參加過麼。”
“這不您參加的次數多麼。”
“哈~”
張一謀也無所謂這話是不是馬屁。
反正他喜歡聽。
接著說道:
“其實評審的閱片時間並不長,我們那一屆,我要是沒記錯的話,好像就花了8天還是9天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