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粗剪出來了故事脈絡後,開始進行精剪。
精剪階段,至少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這裡或許很多人會有疑惑,為什麼精剪會如此之慢。可實際情況就是,它就是這麼慢。
在這期間,導演要跟剪輯師反覆溝通、拉扯。
什麼畫面能要,什麼畫面不能要。
要的畫面從多少秒到多少秒保留,中間去掉多少幀,或者是用什麼樣的剪輯手法之類的。
不僅僅是按照導演的想法來,而是按照導演的想法來一遍後,讓導演自己來看。如果他覺得哪裡不合適,那麼就要再次更改,直到最終達到自己滿意的結果。
而這還是相對比較好剪輯的片子。
可許鑫在這部影片裡,新增了許多諸如蒙太奇這種剪輯手法予以配合的技法。
技法的繁複,註定剪輯方面要花更多的時間。
一個月是最理想的程度。
而一個月之後呢?
很簡單,該進入到製作階段了。
拍攝的畫面是否需要調整畫面色彩,濾鏡。
CG特效技術製作是否達到導演的要求?
導演是否要閒出屁的在剪片子的時候把一朵雪花剪輯到別人的睫毛上……
如果這些都能“傳奇”一般的一次透過,不需要調整任何的話,那麼就開始進入到配音、擬音階段。
約演員檔期來把某些片段配音、修改,讓擬音師來模擬一些需要的音效。
並且還要同步與配樂進行。
配樂這東西,可不是隨隨便便找某些東西來拼湊的。
它需要配樂師的靈感,同時這份靈感付諸於影片之中後,還要送到導演那,看是否能符合……
當然了,講道理,這一切都可以“糊弄”。
不用精益求精,大面上過得去就可以直接透過。
但問題是……許鑫會同意麼?
會同意靠這種“糊弄”搞砸一部自己目前而言,自認為最傑出的作品?
想都別想。
所以,這部片子……
“根本來不及啊。”
“……誰說我要上今年的了?”
許鑫哭笑不得:
“啥意思?齊哥,你不會以為我要上今年的柏林電影節吧?”
“……啊?”
齊雷又一愣。
就見許鑫微微搖頭:
“一開始我就知道來不及。所以壓根就沒指望上今年的,別的不提,別忘了,楊蜜要去拍電影,我自然要去幫她帶孩子。這麼多年……她很辛苦。而這一次去美國,如此幸運的拿到了一部兩億美元大製作的女主角,我希望她能全身心的投入進去。
她的電影,是11月份開始投拍……我估摸咋說也得拍個兩三個月吧?今年我們能不能回來過年都不確定呢。更別提,就算沒她拍戲的事情,這部電影,也不是那種兩三個月的後期工作就能完成的。
所以,一開始我的目標就放到了2013年。2013年的柏林電影節!”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