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鑫並沒有和艾晴聊一聊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功夫”。
沒必要,多累啊。
讓外國友人們覺得天朝人皆是武林高手,不也挺好的麼。
一個天朝人,會拳腳,懂兵刃,還能飛簷走壁。魔抗物抗都點滿,見到人了就啊啊啊啊啊……
嗯。
挺浪漫的。
至於這部電影……
許鑫的分數是40分。
並不算合格的作品。哪怕是作為新人導演……實際上這話也不對。
正是因為是“新人”,所以才要更加明白,電影的本質,首先是講好一個故事。
而不是盲目的抒發自己的抱負,理想,或者世界觀。
一部電影裡,導演有自己的想法,這很好。但尺度卻要掌握好……因為你表達的想法少,那叫立意,可如果塞的特別滿,那就成了夾帶私貨了。
這一點,老徐做的很差。
所以,這電影像是一場並不成功的說教。
因為太過於晦澀,所以他連說教都顯得很失敗。
搓了搓下巴,他心說這400萬算是打水漂了。
嗨。
千金買馬骨吧。
帶著這份認知,他略微搖晃了下身子。
還行,膀胱強度尚可。
繼續看吧。
看看《花》。
……
《花》,婁曄導演的作品。
而提起婁曄,大眾的印象就像是網路上對他的稱呼:抗審之王。
這人……咋說呢。
如果把電影行業比作一個大家庭。
這個家庭裡一代接一代的傳承者裡面,他可能是第六代傳承人裡最特殊的那個。
作為新生代導演,許鑫對他的定義,與其像是網友們說的,他是“抗審之王”,許鑫對他的定義倒是更為自我一些。
這人,是個逆子。
地地道道的逆子。
不是大逆不道的逆,而是叛逆世俗的逆。
在他的電影裡,你總能看到一場“我將奔向死亡”的終極反常識盛宴。
或者更粗暴一點,那就是在“作死”。
並不是說求死,而是傻子都知道這條路上有坑,但主角還偏偏往裡跳。
無論是哪一部電影,不管是《蘇州河》、《頤和園》,還是《春風沉醉的夜晚》。
你總能看到某個角色在作死。
而且這種作死要是放到別人那,少不得這個角色被冠以“腦殘”或者“有病”的稱呼。可偏偏,到他手裡,每一個角色都在“犯賤”,糟蹋自己的那種犯賤。而每個犯賤的人,又能帶給觀眾一種“這人是神經病,但在電影裡卻是正常人”的迷幻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