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這戲都是為了突出十三釵而拍,一個外國入殮師,隨隨便便找個大家還算眼熟的外國人來演乾脆拉倒得了。
花不了多少錢。
請個好萊塢的三線演員,片酬最多也就一兩百萬美元。這是張維平的意思。
但張一謀自己是不同意的。
比起國內有著大把大把演技優秀可卻鬱郁不得志的演員不同。好萊塢的資本市場就決定了名氣、演技和片酬是呈現正比關係。
好演技、有名氣的人當然也可以「屈尊降貴」的加入某些小成本電影,但通常情況下是為了轉型,或者是真的喜歡某個劇本。
但大部分情況下,演技和片酬是正比關係。《三槍》失敗後,《金陵》是他的野心之作。這次他要全權把關,不讓任何人插手。
可是.....他的野心之作此次卻要動用兩三億的資金。國內的市場能否支撐回本都是兩說。
張維平對於請貝爾和好萊塢製作團隊,一直是處於牴觸狀態的。
要不是自己發了狠,堅持著絕對不改,這事兒可能一早就被否定了。所以,面對許鑫的問題他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而許鑫對他多瞭解啊。
一看到老頭不答話,在加上對張維平的瞭解.....用腳趾頭想,都知道肯定是張維平還是想花小錢辦大事....
心裡泛起了一絲無奈。
可他這次卻沒說「要不我來投資吧」或者「要不您來我這吧」之類的話語。而之所以不說的理由,就連楊蜜恐怕都猜不到。
他在害怕。
不是怕老頭花錢,也不是說怕得罪張維平。
而是怕因為自己的衝動後果,給老頭他帶來麻煩。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
張維平的小人嘴臉,在那一晚,他已經見識過了。
一個能用手指頭戳個腦梗病人頭的人....
誰要是想高估他的底線,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而現在,老頭有個最大的把柄還握在對方手裡。那就是三個孩子的戶口和葶姨的事情。
他這時候要是太過於高調,直接和張維平翻臉......他是不怕的。別的不提,真有啥事,我往俺爹身後一躲就得了。
誒,我年輕,我打不過你,我找家長總行吧?又不丟人。
再說,只要他不犯法,行的正坐得直,其他人再怎麼小人,他也不怕。大不了被噁心一下唄。
可為什麼要讓別人噁心自己呢?但老頭不一樣。
如果自己真的把老頭拉了過來,還和張維平鬧掰了。那麼葶姨和三個孩子的事情,就會成為老頭最不願意揭開的一道「傷疤」。
傷疤揭開後,他或許可以擋住一切,卻唯獨擋不住這道傷疤帶給母子四人的疼。是,傷疤揭開,著手處理,長痛不如短痛。
可問題是許鑫現在追求的是給老頭帶來一個....大家都不疼,輕輕鬆鬆就讓這道傷疤完好如初的治療方式。
所以,在孩子的戶口、超生、葶姨和老頭領證之前,他不會再做出任何有可能引起張維平警覺的事情了。
因為.....小人的內心底線,他真的不敢高估。老頭沉默就沉默吧。
他腦子轉了一圈,說出了自己唯一能夠讓老頭不那麼心煩的一句話:
「不過也沒事。要是真投資上有什麼難處,或者是他要是希望有人能承擔風險
,您就讓他聯絡我...算了,等這個電影拍完,我找機會碰到他的時候,也和他說一聲。
他要是缺錢,我借他就完了。他要是想共同承擔風險,那好歹我和大老王關係也都不錯。萬達院線他肯定也很看重,我就跟他一起投資唄....您別有什麼難處,有我在呢。」
聽到這話,張一謀哭笑不得:
「有你啥事?我就壓根沒考慮過你。哪有大人沒錢了找小孩子拿「壓歲錢」的道理?」「嘿~」
許鑫樂了:
「您有點瞧不起人了啊。壓歲錢?我這壓歲錢要是平分出去,少說能養活一座地級市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