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治文答應的很快,5號中午,齊雷就給許鑫帶來了好訊息。
《風聲》所有演員齊備。
接下來就是洽談片酬的時間了。
整部戲的預算,因為佈景和梁冰凝這邊省了很大一部分費用,在加上本身西影廠這個動作足夠大,許鑫這個奧運會大內總管的號召力,以及片子的熱度都可以,所以沒有什麼人是獅子大開口……
當然了,這些都是次要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也都知道“六大廠”有多摳門。
和他們拍戲,可不是什麼哪個金主腦子一熱,錢往桌子上一砸,大家你好我好一起分。
他們的錢真拿不了多少。
其實這也是六大廠沒落的相當一部分主因。
同樣一部劇,你們給一百萬片酬,人家給一千萬。
你說選誰的?
但這戲卡的時間點很好,明確了開拍時間應該就是十二月下旬,或者一月初開始。
這個節骨眼一些演員其實已經忙完了一整年的工作,進入到修整狀態了。該拍的戲、廣告、商務合作之類的都差不多結束,這時候的工作並不繁重。
第二就是這戲拍起來不費力,不需要什麼特效飛簷走壁,也沒什麼轟轟烈烈的爆炸場景。
百分之90的戲,都集中在攝影棚裡的幾個場景之中。
沒有頻繁轉場,舟車勞頓,省時省力。
第三就是條件……雖然也有外景,但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西影廠內部的攝影棚裡。
裡面暖氣空調什麼的一點不差不說,各種後勤待遇也都是按照接待規格那麼來。
說白了,不用苦熬。
所以,哪怕片酬低一點,但這戲無論是從明年這個大年的時機需要,還是說劇組本身的熱度,演員們能收穫的東西遠比單方面的片酬來的要強得多。
一份並不繁重的工作,換來一些雖然現在看不到,但卻可以在時間之中無形得到轉化的長遠利益。
該怎麼做取捨,大家都懂。
不懂的也混不到今天這種位置。
所以,整部電影的預算,在只給了個工費就完成了攝影棚搭建的西影廠雄厚家底兒下,整體大概算下來是四千到四千五百萬。
這其中還算上了《風聲》那一百五十萬的版權購買費用。
實話實說,這價格許鑫聽著就跟吹泡泡糖一樣天方夜譚。
明星、大腕兒、一線、影帝……
所有要素齊備的電影,四千五百萬……
真就跟白菜一樣的價格。
而因為《風聲》是在許鑫和西影廠的人共同註冊的公司裡,所以,這部片子,作為主導方的西影廠給了許鑫這邊百分之四十的投資份額。
乍一看是兩邊有些不公平,但實際上仔細考慮一下這件事整個西影廠出了多少力就明白了。
給這個投資份額,是真的把許鑫當成了自己人。
既然這樣,許鑫也不矯情,直接把自己的片酬改成了“1元”。
弄的齊雷哈哈大笑。
這是開玩笑呢,正常報稅的時候肯定過不去。
所以整部片子走的還是導演投資、票房分成的模式。
接下來,許鑫基本就瞧不見人了。
作為副導演的李海平接管了劇組的一切相應事物。
這是副導演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