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這不只是西影廠,國內的電影廠都是這德行。
接著,在2000年,由XA市牽頭,西影廠債務重組後,組成了現在的西部影視集團。而在2000年到2003年這期間,改革看似初見成效,推出了一部部……嗯,姑且還算優秀的作品吧。
《美麗的大腳》、《情癲大聖》、《愛亦無聲》、《雪花那個飄》、《女檢察官》、《阿妹的諾言》、《老港正傳》這些依舊口碑良好的片子不說,在“痛定思痛”下,西影廠也開始了商業片的投拍。
推出了諸如《天地英雄》、《卡拉是條狗》、《手機》、《可可西里》、《天下無賊》、《功夫》這些影片。
乍一看也都挺賣座的。
但問題是這塊蛋糕是西影廠求來的。
拋開《功夫》這個星爺念及舊情的票房冠軍不談,別的不說,就說《天下無賊》吧。
《天下無賊》的總投資是3000萬,在這裡西影廠也只是發行而沒有投資佔比。劇組全資都是馮曉剛和張國利以及太合共同出資的太合民眾影視出的。
說白了,人家可以不帶西影廠來玩。
但礙於關係,還是把公司交給了西影廠的人來發行。
片子將近1.2億的票房不提,光是裡面的廣告收入,無論是寶馬、還是淘寶網這些,廣告費就收了將近4000萬。
直接就回本了。
這倒沒啥,幹多少東西拿多少錢。
很正常。
但問題是,《天下無賊》作為太合的第一部作品,是公司成立後的第一部作品。
大賣的同時,西影廠就拿了幾百萬的發行費不說,還把關係都給暴露出來了。
這部電影的主角是“賊”。
在《天下無賊》之前,誰看過以“盜賊”為主角的國產電影?
所以在送審時,要不是西影廠的關係足夠硬,這片子能不能上映都是兩碼事。
而按照道理而言,這片子西影廠有不少功勞吧?
是,人家也認。
可問題是在這些相關工作中,西影廠做事的時候太合的人肯定也在場。
《天下無賊》上映後,人家的門路、關係網也都鋪好了。
西影廠就跟個老太太的裹腳布一樣,用的時候好用,但用完了就被一腳踢開。
拿了錢就走人。
沒你啥事了。
關係我們透過你認識了,你作為介紹人的介紹費也有了,你盡了工作職責,我們也盡了本分。
但總不能說關係你都把持著吧?那也不現實。
《天下無賊》如此,其他電影也如此。
就和張一謀讓許鑫來到西影廠是一個道理。
在一開始張導沒提許鑫可以和西影廠簽訂合同前,齊雷還以為對方也是打著這種念頭來的呢。
都知道西影廠有關係,都知道你家大業大。
我們給你錢,你來幫我們鋪路。
大家各取所需。
而一來二去的,西影廠反倒成全了別人,自己拿了一部分短期利益後,在國內市場開始步入正軌後,反倒有些尷尬了。
你有的關係,別人介紹介紹,聯絡聯絡也都有了不說。
你在想去幹嘛,人家還不帶你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