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大強其實很健談,常年來的商海浮沉早就練就了一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本事。
但在楊大林也楊春玲面前,這個健談的漢子卻如同一個老實巴交的人,早就沒了那種圓滑,可任誰都能聽出來他話語裡的誠懇。
有飯,就得有酒。
無酒,不成席。
從兒子那知道楊大林喜歡喝茅臺,中午這頓飯配的就是茅臺酒。
但就四個人喝。
許大強和許淼,以及楊大林夫婦。
張倩倩、許鑫、楊蜜三人滴酒未沾。
藉著酒勁說說話,消泯隔閡。
楊大林的酒量還行,不多,也不少。許大強其實也就那樣,倆人也不是那種非常商業的喝法,而是那種藉著話,推著酒來走。聊的多了,多喝點。聊的少了抿一口這麼來。
一頓飯之間,楊大林就知道了許鑫從小到底多調皮搗蛋。
許大強也知道了為啥蜜蜜這個小姑娘這麼招人稀罕。
這第一頓飯雙方其實都在互相瞭解階段,所以四個人才喝了一瓶多一點點。
絕口不提什麼“倆孩子怎麼樣怎麼樣”,也沒有什麼“你孩子嫁過來,我孩子娶你孩子”之類的話語。
更沒有什麼“咱家有多少多少錢,多少存款,保證倆孩子衣食無憂”之類的說法。
絕口不提。
兩人年齡相仿,絕大部分聊的東西,其實都是小時候他們那個時代燕京城和陝北農村的差異。
以及楊大林經手過,或者某個當時震動全國的大案、要案的一些道聽途說。
還別說……或許是年代感的原因。
聊的還挺痛快的。
就是吃的有些不自在。
又是海鮮又是幹嘛的,太精緻。
最後飯局結束的時候,喝了三兩不到的許大強問服務員要了一碗陽春麵,兌了挺多醋,這才算吃飽了。
這種很傳統的酒局收尾讓楊大林忍不住笑出了聲:
“許大哥什麼時候來燕京,上家裡吃,這麵條兌醋可吃起來不如醋汆兒。到時候我掌勺,咱倆好好再喝一次……這地方到底不是喝酒的地方。”
一句話,許大強心裡就踏實了。
還行,人家沒對咱不滿意。
還邀請去家裡。
就說明不反對倆孩子的事情……
他心裡是真的踏實了。
不過……他也沒忘記意味深長的瞥一眼二兒子。
一直留意父親的動靜,同時擔當這一桌飯局添酒加菜服務員的許鑫會意的點點頭。
……
飯局結束,老傢伙們回去睡午覺。
然後等到三四點鐘,大家起來一起去楊蜜說的那個鞋子訂製的地方。
許淼的酒量一般般,在加上他一直不喜歡喝茅臺,接受不來醬香型的酒,吃了飯就回屋休息了。
楊大林也沒去管女兒幹嘛……
就跟看不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