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正因如此,我們才要改革,當今曹魏佔據中原九州,地廣人多,人才頗多。”
“然則曹魏君主曹丕昔日為了上位,推行九品中正制,此法有利於世家大族,不利於寒門學子。”
“而科舉一途,則可以將二者平衡,給寒門學子一條生路,也有利我大漢吸收人才,更可以吸收中原的寒門學子。”
諸葛亮拱手拜道,曹丕的九品中正制實際上與其父曹操的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基調相反了。
九品中正制創立之初,評議人物的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並重。由中正評議結果上交司徒府複核批准,然後送吏部作為選官的根據。中正評定的品第又稱“鄉品”,和被評者的仕途密切相關。任官者其官品必須與其鄉品相適應,鄉品高者做官的往往為“清官”,升遷也較快,受人尊重,鄉品卑者做官的往往為“濁官”,升遷也慢,受人輕視。
但由於魏晉時充當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參預中正推舉之權,而獲得二品者幾乎全部是門閥世族,故門閥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於是在中正品第過程中,才德標準逐漸被忽視,家世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唯一的標準。九品中正制不僅成為維護和鞏固門閥統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構成門閥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可不是一句戲言。
“既然相父覺得可以,那就這樣。”
劉禪點點頭道。
“請陛下放心,推行科舉以後,臣保證我大漢人才濟濟!”
諸葛亮拱手拜道。
翌日,朝堂之上,劉禪公佈了這個決定:
“諸位,經朕昨日與相父商議以後,從今以後,我大漢的選舉制度,由察舉制,改為科舉制,至於科舉制,由相父告訴諸位。”
下方的大臣你看我,我看你,小聲的議論紛紛。
“什麼科舉制啊?”
“我們推行了這麼久的察舉制,怎麼能輕言變化呢?”
“諸位!”
諸葛亮看著下方眾人,清了一下嗓子,示意眾人安靜。
待下方的官員都安靜以後,諸葛亮開口道:..
“所謂科舉制,就是開科取士,從今以後,我們挑選國家官員,以考試為主。而具體的考題,則由我們出!”
“透過考試者,則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擔任官吏!”
此言一出,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下方的眾人各懷心思。
“陛下,老臣以為,大漢推行察舉制時間已久,正所謂祖宗之法不可變。選拔官員乃是國之重事,不可輕易改變!”
博士許慈起身拱手拜道。
“確實,陛下,所謂科舉制,目前從未實施過,就要推行全國,臣以為不可,再者說,單以考試來篩選官員,不可察其品行,若是其不忠不孝,選至朝廷,其危害非同小可!”
勸學從事譙周也出言拜道。
他們都極力反對這個政策,因為他們現在推舉官員。
為您提供大神碼字小菜雞的三國:從成功守住街亭開始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一百五十章推行科舉制下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