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潘璋就派人來送他們出城。
而潘璋本人並沒有前來,當然郭侃也沒有太在意,帶著隨行人馬跟著東吳派遣的嚮導繼續向前走去。
巴丘是東吳的軍事重地,在沿途行駛過程中,郭侃不斷的留意著周圍的情況,對這些情況早點做了解,說不一定,以後攻打的時候,用得著。
些許是潘璋挑釁被郭侃爆錘一頓的訊息傳了出去以後,沿途的東吳將領基本都沒有再度挑釁的了,基本都是冷目面對他們。..
一週以後,眾人來到了孫權打算建立的新都建鄴。
“稟陛下,蜀漢派遣而來的官員到了。”
一個下人前來稟報道。
“朕知曉了,宣他們進來吧!”
孫權正對著鏡子,左右打量著自己身上制定的黃袍。
眼下各地出現了祥瑞,不就是再告知他馬上要作為新的皇帝登基了麼?
不多時,郭侃與陳震一同走了進來。
“大漢將軍郭侃、尚書陳震見過吳王!”
兩人拱手行禮道,因為孫權還沒有正式登基,兩人也只是以吳王的稱號相敬。
“不必多禮,起來吧!”
孫權臉上閃過一絲不悅,不過很好的遮掩了過去。
“多謝吳王!”
二人起身道。
“這是我家陛下令我轉交吳王的信帛,請吳王過目!”
陳震從懷中掏出慶祝的賀表,交給了一旁的宦官,讓他們轉交至上位的孫權。
“善!你回去以後,替我感謝漢帝!”
孫權接過信帛,笑道。
上面還有陳震為他寫的登基賀表:
“吳、漢兩國,驛使往來,冠蓋相望,結盟續好,友誼日深。尊敬的吳國皇帝應保持皇統,焚祭上天接受符命,開疆闢土,使天下響應,各有所歸。在今日天下形勢下,大家共心協力討伐國賊,如此,什麼樣的敵人不可以消滅呢?我國君臣,伸首瞻望,欣慰有所依賴。陳震以無才之人,得以充當使節,奉命重敘友好,踏上貴國邊界就十分歡欣,到這裡如同到家。獻子前往魯國,觸犯人家忌諱,受到《春秋》的譏諷。如果我有不到之處,希望諸位務必提醒,使我能適應貴國風情。今天我就要張開使臣的旌節昭告於眾,各自遵守盟言誓辭。順水而下船行疾快,各國典章制度又各有不同,害怕有所違犯貴國尊制,希望一定適當提醒,指示我該如何行動。”
“陛下,依臣之見,更應當感謝諸葛丞相才是,畢竟誰都知道,蜀中做主的是諸葛丞相,而不是漢帝!”
一旁的胡綜出言譏諷道,郭侃傷人的事情自然是傳回來了,作為文士,他們也想讓郭侃一行人有些難堪。
果然,此言一出,在場的眾人都跟著笑道。
郭侃轉過頭看向胡綜,朗聲道:
“這吳王的宮殿中,怎會有野狗狂吠?”
胡綜眼神與郭侃相對,自然明白郭侃在說他,這已經不是指桑罵槐了,而是相當於點名道姓的罵了。
“聽聞閣下就是郭將軍,對吧?”
胡綜看向郭侃,詢問道。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