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雞飛蛋打,損兵折將,袁邵和胡烈的人頭已經成為了對方的戰利品。
自己可是都督關中雍涼諸軍事、坐鎮長安城的當朝皇叔,這樣一封戰報送到洛陽城去,朝廷能夠給自己論功定個功勞還是苦勞?
想到這些,扶風王司馬亮內心一陣苦澀,開戰之初原本以為還是個天賺的大功勞,可以效法宣皇帝耗退諸葛亮那樣輕易賺取大功,可怎麼想到戰局形勢急轉而下,轉眼之間就鮮卑胡人大亂、還丟失了隴右這一塊地區了呢?
這個時候,帳下督李龍又是積極建議出戰了,他說道:
“殿下,現下情形不管如何,那蜀將姜維後繼無力也好,想要轉戰隴右也好,這兵退了終究就是退了,若是能夠追上去,砍殺擊敗蜀將姜維麾下軍隊,何嘗不是大功一件,有此功勞,未必沒有機會再去出兵收復隴右失地。”
此話一出,帳中的人臉色各異。長史劉準張了張嘴,有心想要勸阻,不過還是閉上了嘴巴。
之前就是因為李龍主戰,自己主救,結果兩路救援都功敗垂成,自己暗示扶風王司馬亮要主力救援的劉旂軍隊更是在街亭敗的稀裡糊塗、十分狼狽,敗退回來還引發了內部的攻訐傾軋,現下還沒分出誰是罪魁禍首。
在這件事情上,自己的建策未必有錯,但是戰局終究是按照自己的方略走到了今天這個糟糕地步的。
扶風王司馬亮雖然以寬容仁厚示人,可不代表戰敗之下他沒有壞脾氣,不會記恨自己一開始的建議,這個時候又是李龍主動請求追擊,這個自己再出口去勸阻恐怕會讓扶風王司馬亮想起一開始的事情,得不償失,所以乾脆明哲保身不說為好。
其他關中的將領則暗罵李龍的自作聰明,他們其中有戍邊多年的老行伍了,知道蜀漢軍隊作戰的厲害之處。
其中蜀兵最擅長之一就是打伏擊戰和反擊戰,驍勇厲害如王雙、張郃,還不是在獲勝追擊的路上一不小心就倒黴的丟了性命。
偏偏這個一直跟隨司馬王爺、養尊處優的帳下武吏沒經歷過這些,只想著能夠在這種時刻為扶風王分憂邀功,把他們也拉上了。
要不然,這一仗打下來,他們這些在關中對峙交戰的將領雖然對比隴右地區敗軍失地的同袍,怎麼說也能夠算得上是立下不小戰功了吧
更重要的是,扶風王司馬亮統領大軍,軍中大夥兒是真的沒信心啊。
且不說他在淮南戰場上連吳軍陸戰都打不對,單單最近這些偏師救援敗績的事情,大夥就都有點兒惴惴不安,個個都閉上嘴巴,繃著臉,一句話也不說,一口大氣也不敢喘。
只剩下一個帳下督李龍仗著自己是扶風王的親信武吏,還在帳中力主出戰追擊。
誰不知道,在山裡面追擊蜀兵,從來就不是什麼好差事。
扶風王司馬亮看到帳中的情形,他雖然軍略不行,但還是能夠洞悉一些人情的,他這樣哪裡不明白帳中各位將領是沒有信心追擊能夠得到什麼太大的戰果。
想到這裡,他就有點生起。
這帳下督李龍雖然是比不上這些軍中將校,沒有他們懂得多行軍打仗等事情,可也沒有他們這些關中將領一般只為自家計較打算的心思,主張請戰追擊,那內心就是急上官之所急,想上官之所想的。
試想一下,上邽城、萬斛堆兩處地方已經出現了敗軍殺將的一連串破事,朝廷追究下來是在所難免的,自己現下內心也開始很後悔攤上坐鎮關中、防禦蜀兵這一倒黴的差事了。
但是自己有著皇親國戚的身份在,還是當朝天子的皇叔,司馬亮自信還不至於到了免職殺頭的地步,那麼在這個時候要是能夠趁著蜀將姜維退兵的當口,來上一場追擊戰,斬下幾百個蜀兵的首級來粉飾一下關中的戰事,會不會就讓自己的臉面上好看一點,免的日後自己是在一連串朝野攻訐物議沸騰中黯然去職的。
所以,為日後的政治上考慮,司馬亮覺得是必須要追擊的,這一次他也沒有再投去眼光觀察長史劉準的眼色,直接就下令聚集兵馬追擊蜀將姜維的軍隊,而且自己還要親自領兵督戰,勢必要狠狠壓下蜀兵斷後兵馬的一塊肉來,好彌補一下上邽城、萬斛堆兩地晉軍的爛瘡。
···
雖然早有準備的蜀兵是天矇矇亮的時候就已經吃過早飯,然後火速拔營走兩路從斜谷道和綏陽小道入南山,往漢中方向撤退,但是他們都要在箕谷這個地方會合,然後再沿著褒水一路南下退入到漢中境內。
而驚醒過來的司馬亮雖然一再催促晉國軍隊進軍,可一來一去還是耗費了不少時辰,明顯就沒能夠抓住姜維撤退的主力,在山道上晉軍的騎兵速度也跑不起來,最後就是隻能夠追著追著到了箕谷附近了。
一路上雖然零零散散繳獲了一些破碎車架器重,也殺了些許掉隊迷路的蜀兵,可眼看著到了這裡附近,還是沒有能夠見到蜀軍主力的旗幟,司馬亮就知道自己主張的這場追擊戰怕是取不到什麼大的戰果了。
不過他內心還是有些期盼的,他帶著主力大軍走得是東邊的斜谷道追擊,這一條道路寬敞一些,軍隊數量能走的多一些,但蜀軍佔了先機,走得早且走得快,沿途又有陷阱路障,自己的大軍是很難提前追上捕抓到戰機的。
可西邊綏陽小谷那一條道路明顯狹窄的多,蜀兵就算提前走也不可能快上多少,帶著幾千精兵出擊的帳下督李龍若是能夠跑得快一些,說不定就能夠有所斬獲,這也就讓自己親自主持這場追擊戰有了一塊遮羞布了,希望李龍能夠做到不要讓自己失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