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皇帝曾經說過,‘(諸葛)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東。若西上五丈原,則諸軍無事矣’,現下軍報上雖然說蜀兵跟諸葛亮時期一樣,是先要奪五丈原作為駐軍大營,可諸葛亮是諸葛亮,姜維是姜維,諸葛持重,姜維弄險,二者還是有不一樣的。”
“這也是之前軍中多年來抵禦蜀兵入侵所形成的的上下共識,所以還是要防著這姜維弄險,發精兵依山而東來襲的,文護軍勇冠三軍,天下鹹知,孤看時下就由你率部先行,為將軍劉旂側翼,遏制蜀將姜維其人鋒芒,非將軍不可。”
聽到司馬亮發話,其他幕僚、將佐當即連聲附和,文鴦見狀,知道自己的身份為人所忌恨,扶風王司馬亮乾脆早早把自己打發出去與蜀兵作戰,戰勝了最好,戰敗了也無所謂,總之眼不見心不煩就是了。
“為國殺敵,末將責無旁貸,只是出戰之前,還要煩請殿下下令軍需官撥給補充末將本部兵馬甲仗、糧草器械,不可使軍中健兒空手飢腹上陣殺敵。”
“這是自然,文護軍自去領取,孤會下令軍吏按額撥付,不得短缺遺漏的。”
見司馬亮大手一揮,慷慨給了承諾,文鴦也知道自己只能夠爭取這一點要求,他只得領了這道軍令,行了軍禮之後,轉身出賬去檢點本部兵馬去了。
礙眼的文鴦走後,扶風王司馬亮又與帳中軍將商議敲定了幾樁軍務,然後才解散了這場緊急軍議。
眾多關中將校魚貫出帳之後,帳中就只餘下扶風王司馬亮與長史劉準、帳下督李龍等心腹之人。
他們都是王府的佐吏,是司馬亮身邊最信任的親信文武。
司馬亮走下帥座,一邊讓人幫他解除這副笨重的華麗鎧甲,一邊笑著問道:
“如何,孤今日的排程妥當否?”
帳下督李龍雖是一名武吏,在恭維主公上面卻是絲毫不遜色於文臣,他聞言當即搶先一步堆滿笑容說道:“殿下料敵如神,指揮若定,那班驕兵悍將無不俯首帖耳,敬佩不已,慨然有宣皇帝之風!”
“哈哈哈——”司馬亮聽到這番話,雖然知道有討好自己的痕跡,但還是非常開心的哈哈大笑起來。
晉國宣皇帝司馬懿的文韜武略在三國時代那也是躋身一流人物的存在,自己作為他的後代,能夠聽到有人說自己像英明神武的父親,怎麼能不開心。
說起來,自己從小也是清正機警,頗有才幹的美譽人物,唯一的汙點就是在司馬昭討伐諸葛誕的上碰到吳國軍隊喪師敗績,可這能怪自己麼,當時碰上一門心思拼命豬突豨勇的吳兵,誰又能夠不害怕,打了敗仗怎麼了,哪個名將敢說自己沒打敗仗,曹魏武皇帝曹操還有赤壁之敗呢。
總之,這一次都督關中雍涼諸軍事,精兵強將雲集,自己又是坐鎮長安,只需要運籌帷幄,不需要再像在淮南戰場那樣直接面對吳國軍隊拼命,可謂是天賜良機,只要跟自家父親司馬懿一樣對峙拼消耗耗退蜀國軍隊,那就是給新建立的晉國立了一大功,也算是戰勝了蜀中第一大將姜維,給自己一次機會洗脫掉自己遭遇吳軍敗績的人生汙點。
見扶風王司馬亮如此得意自信,他的王府長史劉準內心這時候卻反而不安起來。
因為這邊長安的用兵方略已經敲定,可蜀漢姜維大軍那邊原本探明白的情況卻又讓他覺得撲朔迷離起來。
這一次,蜀國又敢以小國伐大國,恐怕不會只有這麼簡單一路大軍吧。
若是蜀兵用魏延之計出子午谷,那就是最冒險的打法,直接孤注一擲,要在長安城下拼命攻打,與晉國大軍決一死戰。
若是蜀兵跟姜維北伐時期一樣,走儻駱道出駱谷,那就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折中之策,就是想著有利則進,不利則退的趁火打劫行為。
若是蜀兵跟諸葛亮時期一樣,走褒斜道出斜谷,那就是最穩健的打法,就是奔著步步為營、穩打穩紮來的,最大可能就是想要隔斷隴右、關中的通道,可姜維年紀比諸葛亮還大,難道也想著跟諸葛亮一樣在渭南屯田耕作,與晉國這種龐然大物拼消耗,最後自己先累死在五丈原上麼。
“殿下,姜維此人膽大志高,聽聞其用兵敢於弄險,這番兵出斜谷攻關中,卻變得持重穩健起來,不像是往日的風格,恐怕還有其他後手啊!”
長史劉準最終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擔憂,雖然他自己也還沒有能夠想明白姜維這麼打仗想要作為突破點的地方會在哪裡。
司馬亮笑過之後,也開始認真思考自家長史的話,只是他想了一會之後又笑了笑擺手,“無妨,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就算這姜維弄險,不止只有這一路兵馬,那又如何,蜀中的國力就是這麼一點,能出十萬兵就是頂天了,軍中既然已經探清楚了姜維的所在,那褒斜道這一路就是蜀兵的主力無疑了!”
“至於其他路兵馬,最多就是隴右地區或是儻駱道、子午道來襲罷了,要不然就是跟東吳方面的各路兵馬早就串通好了,想要東西呼應北伐,可這些孤通通都有預防,他姜維一個老將,還能有何作為?”
,也不過是剎那的斑駁流光。仰望星空,總有種結局已註定的傷感,千百年後你我在哪裡?家國,文明火光,地球,都不過是深空中的一粒塵埃。星空一瞬,人間千年。蟲鳴一世不過秋,你我一樣在爭渡。深空盡頭到底有什麼?愛閱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