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百姓家中沒有準確的計時器,所以很難掌握準確時間。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經過長期演變後,逐漸形成了固定的更鼓報時制度。
因報時要求極高的精確性,各朝代都是由專業的官方機構負責。
《明會典》有載,凡定時刻有漏、換時有牌、報更有鼓、警晨昏有鐘鼓、其器皆設於譙樓。輪差漏刻博士、提調陰陽人、如法調壺換牌。
明初, 京城負責報時的譙樓起初由順天府管理。
直到正統六年,譙樓才被劃為欽天監管轄。
在宋明時期,夜間被分為五更,初更為戌時,五更為寅時,申末卯初為亮更。
定更及亮更,都是先擊鼓後撞鐘,而二更至五更天, 則只撞鐘不擊鼓, 這期間,譙樓會派出更夫巡夜打更。
家住正西坊的喬十八,就是譙樓所屬的一名更夫,負責在本坊巡夜打更。
“邦,邦邦邦邦——”
當鐘樓鐘聲再次響起,喬十八也敲響了手中的梆子,梆子聲一快四慢,是為五更天。
敲完梆子,也就意味著今晚的打更工作結束,喬十八打著哈欠,深一腳淺一腳往家走,準備回去補覺。
當走到老槐樹街的時候,喬十八不禁一愣,本來昏昏欲睡的腦袋清醒了三分。
自從做了更夫後,喬十八每天夜裡都要從這棵歪脖子槐樹下經過, 但從沒見過這老槐樹上吊的有東西。
喬十八敢做更夫,自然膽色過人,小心上前幾步,抬頭去看樹上的東西。
透過隱約的輪廓,他已經判斷出,老歪脖子槐樹上面,正吊著三個人!
“死人啦,死人啦!”
喬十八心中驚恐,邊喊邊敲起了手中梆子。
此時天色還沒亮,喬十八的叫喊加上梆子聲,立刻驚醒了周邊的住戶。
百姓們紛紛穿起衣服,出門檢視動靜。
睡夢中的薛瑞,再次被嚇醒過來,聽到喬十八的叫喊聲,他心中沒來由的一陣心慌。
“少爺,怎麼了?”
察覺到薛瑞的動靜,蘇蘇從被窩裡探出頭,睡眼朦朧的問道。
“你快穿衣服起來,估計出大事了!”
薛瑞睡覺時沒脫衣服,穿上鞋子就往外跑。
蘇蘇低頭看了一眼, 發現剛才起身時, 肩上小衣滑落, 露出大片肌膚,連忙用被子蓋住。
聽薛瑞說外面出了事,她也顧不得害羞,手忙腳亂穿起衣服。
薛瑞出門時,爹孃臥房中的油燈已經亮了,看來剛才的動靜,把薛元皓夫婦也驚動了。
“爹,娘,你們先別出來,在家裡等我,我先去外面看看。”
薛瑞邊整理衣裳,便在窗邊跟父母打了聲招呼。
“瑞兒,你不要莽撞,在門口看看就行了。”柳氏急忙提醒道。
“我曉得。”
薛瑞答應後,跑到門口看了一眼,發現周圍的鄰居都在往街口跑,他也跟在後面一同過去。
街口處,已經聚集了好幾十人,不是舉著火把就是提著燈籠,將老槐樹周圍照的燈火通明。
薛瑞擠進人群,好奇的問旁邊一箇中年人:“大叔,發生什麼事了,你們在看什麼呢?”
“你自己看吧!”
中年人嚥了口唾沫,朝老槐樹上指了指。
薛瑞抬頭一看,忍不住爆出一句粗話:“我靠!”
那老歪脖子樹枝幹上,吊著三個被腰帶勒住脖子的人,正隨風來回擺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