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欒想起和親的事,幾次想告訴孫太后,卻擔心太后在氣頭上,不敢去觸這個眉頭。
李永昌任慈寧宮總管一職多年,對手下十分了解,見常欒幾次欲言又止,猜到他可能有話想說,便問道:“有話就說,在太后面前也敢遮遮掩掩?”
孫太后正在氣頭上,見常欒那抖若篩糠的模樣,氣就不打一處來。
不過,看在李永昌的面子上,她還是壓下火氣問道:“究竟是何事,吞吞吐吐的?”
常欒嚥了口唾沫,這才回道:
“啟稟太后,奴婢去內閣的時候,聽說有人提了個跟瓦剌和親換回陛下的建議,但閣老們覺得本朝無年紀合適的公主,且開國以來從未有過與異族和親先例,便將這法子給否決了。
奴婢覺得,既然是有助於救回陛下的法子,不管行不行,都應該跟太后稟報一聲才是,做臣子的怎可胡亂就否決了,所以奴婢一直在想,要怎麼跟太后稟報……”
和親?
聽到這個詞,孫太后和李永昌都是一怔。
片刻後,李永昌搖頭嘆息道:“確實有些不妥,兩位小公主最年長的如今才兩歲,哪裡能出嫁。”
不成想,孫太后卻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
李永昌見狀,忙問孫太后的意思。
孫太后沉思片刻,問道:“若是以宗室女冊封公主,再跟瓦剌和親,那也先是否可以答應?”
“這個……”
李永昌欲言又止。
作為太監總管,李永昌對宮中的事也有些瞭解。
當初,王振因瓦剌人沒有給他上貢,便削減了朝廷回賜給瓦剌的禮物,以至於也先震怒,隨率軍入寇。
也先用的藉口,自然不會是因賞賜的事,這樣會顯得太小家子氣。
他給自己找了個冠冕堂皇的藉口,說是因大明答應要和瓦剌和親,下嫁公主。
最後,皇帝卻出爾反爾,根本沒有和親的意思,他這才怒而起兵,為瓦剌討回面子。
奇葩的是,也先口中和大明和親的物件,不是他的兒子,也不是其他首領,而是他自己。
要知道,也先如今已經四十二歲,半截身子都入土的人了,還說大明要下嫁公主給他,這簡直是對大明赤果果的羞辱!
任誰都看得出來,這也先根本不是想要結親,這擺明了是給入侵大明找一個合適的藉口。
孫太后想以宗室女跟瓦剌和親,恐怕也沒那麼容易實現。
畢竟,瓦剌剛大敗明朝精銳,旦夕可至京城,京城又沒有精兵強將,只要一鼓作氣拿下,大明江山便有半壁落入他掌中。
到時候,別說宗室女,就是公主、皇帝嬪妃,恐怕也難逃瓦剌人的魔爪。
這麼大的誘惑擺著,瓦剌人會算不清這個賬?
因此,在李永昌看來,一個宗室女冊封的公主,還不足以讓瓦剌人退兵。
見李永昌神色猶豫,孫太后揮手打發了寢殿內其他人,問道:“你覺得哀家說的不對?”
“回稟太后,這瓦剌……”
茲事體大,李永昌雖然不想打擊孫太后,卻也只能將心中所想說了一遍。
孫太后聽完,失望至極。
過了片刻,她像是想到了什麼,壓低聲音問道:“若以皇家公主和親,瓦剌會不會送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