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斧很清晰便能感受到這股力量,元靈之力,極度純粹。
代表武者對於天地之道有一定認知,對於自身也十分之瞭解。
可外觀天地,內察自身。
因為這種原因,武者對於天地和自身都瞭解極深。
從此之後修行一片坦途,未突破神通境界之前,不可能有阻礙。
但這對於絕大多數武者來說是一個極為雞肋的能力,因為能將自身神識,修煉到元靈境界。
大多都已突破神通境界,即使沒有,也已經達到先天九重之境。
雖說神通境界裡之法相一鏡,便是要凝聚法相守護元靈。
但並非代表一定要凝聚元靈才能進入這一境界,完全可以先進入此境界凝聚法相,再修成元靈。
絕大多數武者都是這麼做的。
至於像李易這般未入神通,便修成元靈的武者可謂是少之又少。
因此就連禹王斧也不得不驚歎他資質天賦之好,轉念一想,卻也明白李易的煉器天賦為何如此之好。
無論是煉丹煉器亦或是陣法一道,對於武者的神識要求都極高。
神識天賦優異者習練,往往事半功倍,一日修行可抵得上別人三日苦練。
李易神識天賦這麼好,擁有如此之高的煉器手藝倒也正常。
“你的天賦比我想象中要好,實力也比我想象中強。”
禹王斧不禁感嘆。
人族出了李易這等天賦才情的後輩,禹王斧自然是心中高興。
且李易實力強大,能夠更好的操控陣法。
那麼給自己的加持也會多些,自己滅殺妖神時成功機率當然更高。
甚至於若是加持足夠,或許可以只是器毀而不用靈消。
對於禹王斧這等帝兵來說,承載本身器靈的軀體固然重要,但只要元靈尚在哪怕只裹挾一塊軀體殘片,也能暫且生存。
甚至完全可以蟄伏在這塊殘片內,等待時間積蓄力量,再想辦法重塑兵體。
禹王斧所以說早在前來這方秘境之前,就已經做好犧牲的準備。
可螻蟻尚且求存,若是能不死,自然最好不過。
哪怕只有一塊軀體殘片留存,自身也會陷入沉睡。
可終歸還有存身之機,不至於器毀靈消。
一想到這,禹王斧內心也不由生出喜意。
不過它也明白李易的出現以及表現出天賦實力,確實對自己有很大幫助。
讓原本十死無生的局面出現了一絲屬於自己的生機。
可能否抓住這一絲生機,仍舊要靠自身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