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陽一力主持優先向東南方向進攻,得到穩定的出海口。為此甚至棄中原之地而不顧。
不過,他到底也要照顧一下朝廷內部龐大的“傳統”力量。
一日未能鼎定中原,這些大臣與武將們就一日難安。
雖說大涼軍已經展現出強悍的戰鬥力,而且項陽已經發明出許多的新式裝備,改變了戰場生態,他們還是學不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生怕有一天冒出一箇中原霸主來。
既然南方主要的精華區域已經全收於己手,那項陽也要做做姿態,至少關注一下中原的變化。
若只是從地圖上看,南方大部其實並沒有收復呢,不過項陽可不是地圖開疆者。
他非常清楚南方現在的發展程度。
即使他手中已經有炸藥利器,而且產量很不錯,也不敢說能在短時間內改變南方的發展程度。
想要把其中的山地打通,連成方便人員往來的大道,已經要花費無數的人力物力,還要等到人口生育。
哪怕是在古代,哪怕再有鼓勵措施,至少也得十五年才能生育一代人呀。
當然,其中也有取巧的辦法,那就是強行所所有山間部族驅趕下山,讓他們成為編戶參與到生產。
那也意味著大量的人力投入,無限的流血衝突,每一片土地的征服只怕都要血流成河。
項陽的心中,一直是把那些山中部族也當作自己的子民來看待的。他寧可使用溫和的策略,透過“好日子”把他們慢慢吸引下山來,帶著他們“共同致富”。
不過古天海是打定主意不給他北顧的機會了。
當項陽剛剛和易秋嫻孫月影回到廣陵,古天海立即從多個方向上對他們發起進攻。沿岸多處城鎮遭到突襲。
更讓人惱火的是,古天海的船隊四處出擊之時,提前發現了大涼軍的偷襲船隊,意識到大涼軍想要斷其後路。
當楚清清帶領著海船隊趕到了吳郡東部沿海之時,古天海的船隊早就跑得無影無蹤了。
在東海之上,他們是絕不可能追得到古天海的。
楚清清看出敵軍一支大軍上了岸,他們是絕對不能放棄與吳郡進行聯絡,把船隊隱藏在附近的小島上,以逸待勞。
可是古天海完全不上鉤,不知道他是太能沉得住氣還是太膽小了。
大涼軍船上所帶的物資是有限的。
他們雖然有廣陵和建鄴兩個大後方,但是有心隱藏,故意沒有跟岸上往來,物資自然是越用越少,只能選擇退兵。
這次計劃,他們白白浪費了最寶貴的時間,使得古天海可以在南方立足。
古天海非常不老實。
他們在海上有意避開了大涼水軍主力,但是對於沿岸的襲擾並沒有停過。
大涼軍與揚州軍爭雄於大江的弊端再次現於海上,而且規模更大。在大涼軍擁有第二、第三支強力作戰主船隊之前,這些海匪根本不懼他們。
而且,他一邊在吳郡等地立
(本章未完,請翻頁)
足,一邊兒在這兒毫不猶豫地分兵,進攻建鄴郡至些桑郡之間的區域。
大涼軍剛剛攻克建鄴,在柴桑郡的基礎也不算牢固,同時建鄴柴桑之間的路途頗為遙遠,還有大量的山地河道相阻,聯絡並不緊密。
因此,哪怕是已經攻克建鄴之後,大涼軍也不可能直接把建鄴與柴桑連為一體。
他們在進攻之時,徐凌風很快就把兵力撤回建鄴,使得此次遠征轉化為對建鄴城的攻堅戰。
他們在這一戰中打得極為漂亮,短短几天之內就完全攻克了建鄴城。不過也正因為時間尚短,大涼軍會優先清剿建鄴郡核心區域的水域和城寨。
與大涼軍交戰不利之後,揚州軍的水軍已經化整為零,逃入大江各處支流之中,再加上守衛偏遠要地的關隘守軍,這股力量竟然選擇了投向古天海一方。
這些揚州將領自認為跟大涼軍結下了深仇,而古天海至少曾經是他們的盟友,在心理上還是近一些。
如此一來,雖然大涼軍還是掌握了揚州最精華的土地與最多的人口,然而面對其他郡縣時,進攻的主動權卻在古天海手中。
揚州各郡間隔頗遠,若是霍飛勇一意清掃古天海的勢力,不但要勞師遠征,而且得先一步攻克這麼多的城塞。
因為其地形險要,攻克之後還要分兵把守,以免被斷掉後路,有些地方甚至要請求水軍協防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以大涼軍的精兵路線來說,實在不是個好的選擇。
霍飛勇料定古天海擁有地理優勢之後不會坐視他們“消化”掉建鄴郡,肯定會從各個方向的城塞發起突襲,特意向陛下請調了一支騎兵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