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飛向所有方向的魯真軍!
項陽對於炸藥包的作用認識非常清楚,不求能真正殺傷殺潰某個方向的敵人,而是利用炸藥包的威力與轟鳴聲音,震散敵人衝鋒陣型!
將投石機集中於一個方向使用,的確能直接將這個方向的敵人威脅轟掉,但相比起來,還是把所有的魯真軍全部打散更有用。
兩萬精兵,的確是非常棘手的對手,但若是兩萬“散兵”,對於訓練嚴格裝備精良的大涼軍來說,未必是太大的威脅!
而且,魯真所下的命令之中,存在一個巨大的問題,更讓他們的“反擊”之戰難以成功。
按魯真的命令,當遭受到大涼軍的投石機打擊的方向,因為吸引了大涼軍的“火力”,所以不需要急著進攻,其他方向的大軍則趁勢殺到大涼軍近前。
但是,現在所有方向的魯真軍都受到了炸藥的轟擊。
雖說這種規模不算太激烈,傷亡還在他們能承受的範圍之內,但是既打亂了陣型,又打擊了士氣,有些方向的將領,直接根據魯真的命令領著士兵往回跑,或者開始分散,根本沒有繼續向大涼軍的大陣進行衝鋒。
這樣不但大大減弱了對於大涼軍的衝擊威力,而且也讓魯真軍各自為戰,互相之間難以得到側翼的有效配合,進攻的永續性更加無法保障。
唯一對大涼軍有些威脅的,只有魯真親自統領的中軍。
(本章未完,請翻頁)
魯真有意讓中軍落後一段再發起衝鋒,所以對於全域性的把控更清楚一些,知道大涼軍的投石機分散對準了所有的方向。
因此,魯真大膽指揮,命令將士們不要在乎傷亡,只管奮力衝鋒。
但是,他卻無法把這一層命令準確地下達給其他方向的手下。
戰場之上,本就非常混亂,時常會出現主將的命令無法傳到手下那裡,更別說魯真軍的戰線拉得這麼長,大涼軍的反擊又是發生在極短的時間這內。
魯真能指揮著自己身邊的中軍快速反擊,卻無法影響到其他軍隊。
而且,哪怕是中軍,同樣被飛在半空中的炸藥打擊著,衝鋒陣線變得非常混亂,大大影響了他們的反擊的力道。
項陽親自指揮著弓弩手,立即對他們發起反擊,拖延他們衝鋒的速度。
操控投石機的戰士,則趁著這點兒時間,拼效率搶速度,再次完成石彈的裝填,形成了第二輪打擊!
靠著兩輪的炸藥“石彈”打擊,依然不足以將敵軍中軍擊潰,但是卻形成了極大的殺傷,再加上弓弩手們的遠端射殺,敵軍中軍倉促衝到他們的陣前,立即迎來了長槍的反擊。
魯真自己也陷入混亂之中,巨大的氣浪再加上週圍的戰士胡亂跑動,幾乎讓他的親衛都護不住,搞得魯真自己狼狽不堪,沒能及時注意到最前線的戰士與大涼軍的交鋒情況。
當他的親兵終於穩固地把他護在中間,再看向前線,魯真驚得三魂出竅。
他們終於衝過重重阻礙,給大涼軍造成傷亡了,然而他們自己付出的代價卻要大得多。
傷亡交換根本不對等,更重要的是,魯真也注意到了左右兩翼的手下位置,發現與兩翼最近的手下軍隊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破口。
本來他的大軍應該以扇形的形狀同時對大涼軍槍盾陣發起衝鋒,現在,“面”進攻卻變成了“點”進攻,非常容易就被大涼軍化解掉。
魯真自認為想出的妙計,此時卻變成了一個極有諷刺意味的大笑話!
魯真本人卻一點兒也笑不出來,他只覺得從腳底下冒起一股寒意,直衝腦門。
這一戰,要糟!
別看魯真軍現在依然佔據著攻勢,但是,他們在每個方向上分配的兵力都非常有限,這就決定著魯真軍的衝鋒是缺乏永續性的,一旦他們因為大量的傷亡,無力保證攻勢,那麼要如何面對大涼軍的反撲?
魯真心中隱隱後悔,他把太多的兵力分派到身後,浪費在那支不斷遊蕩的騎兵身上了,假如能再集中近萬兵力在正面,他依然有拼一把的勇氣。
至於現在……退吧!
不僅魯真本人對於戰局的結果已經有了認識,很多跟隨他的老將,也明白現在的局勢對他們是越來越不利了。
雖然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才能破解大涼軍的大型圓陣,但是絕不該這麼倉促地,賭命式地發起反擊。
他們沒有等待魯真最新的命令,甚至直接就領著自己的親衛偷偷往後面開溜了。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