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軍風風火火地趕到了樊城之外,各種器械擺開,先以投石機動搖樊城城防。
這些措施都是非常正常的攻城準備,但是讓孫梟軍沒有料到的是,就在這幾天的時間,大涼軍已經得到了後方自漢中運來的炸藥包!
炸藥包與投石機的配合,威力依然遠遠不如真正的火炮,不過現在已經是大涼軍的攻城利器組合。
之前大涼軍接連遭遇大戰,炸藥包的消耗是非常驚人的。幸好漢中的船隊出發得及時,現在他們又能繼續貫徹項陽的作戰思路,完全不計消耗地投入炸藥包,同時大涼軍計程車兵不必直接跑到城牆下消耗,最大程度地保證了他們的兵力與士氣。
這就讓葛楓軍有點兒難受了。
之前大涼軍攻克松城等小城的時候,沒有這麼大規模地使用炸藥包啊!
按葛楓的計劃,希望大涼軍先在樊城之下硬碰,受到一定的兵力折損,然後他再領大軍從側面殺出。
葛楓知道,現在領軍殺出,等於正撞上大涼軍的刀口上,根本無法取得多好的戰果,反而會將他們的意圖完全暴露出來。
所以,他希望先耐心等待。
你大涼軍的炸藥再多,威力再強,總不能只靠著丟炸藥包就把樊城攻下來吧?最後還是要靠手下的將士進行攻城。
但是,葛楓想等,於白卻等不了了。
發現大涼軍已經“正式攻城”,而葛楓卻一直按兵不動,於白直接去信責問葛楓。
因為大涼水軍不斷進逼,給於白的壓力越來越大。
於白護送葛楓大軍渡江之後,倒是無懼於船隻的損失,也不怕少量的大涼水軍漏到後方破壞運兵船,直接在水上造成他們大量的兵力折損。
但是,現在的水軍依然肩負著守護水上航道,保護運糧船的重任。
孫梟軍的物資大都集中於襄陽區域以及最北方的大軍前線。
孫梟軍主力哪怕已經撤回,想要從陸路把那麼多的物資運回來也不是一兩天能完成的,所以,襄陽地區的糧草必須及時供應大江以北的戰場,否則必要出岔子。
糧草供應問題,一旦出了差錯,那就會對整個戰局造成影響,任誰也不敢輕忽之。
於白知道這是他唯一可能在這次大戰中犯錯的地方,再加上大涼水軍的壓力的確不容小視,所以於白很快就忍不住給葛楓施加壓力,讓他趕緊從陸路上發起進攻,牽制住大涼軍的精力,而且儘快進行決戰,也能大大減輕從襄陽往江北調動物資的壓力。
葛楓怒不可遏!
在“後方”的水軍將領,豈能遙控指揮前線大將,更何況葛楓跟於白乃是平級的將領!
因為有求于于白,葛楓自認為對他已經再三忍讓,沒想到於白竟然變本加厲,真的把自己視為上峰了!
葛楓不想前功盡棄,所以從前線親自至江邊面見於白,詳細說明自己的難處。
他自然也想要趕緊出擊,越早把大涼軍擊退,他們在主公面前越有面子,假如一直耗到主公領主
(本章未完,請翻頁)
力大軍回援,那他們的功勞就說不清楚了,總不能到時候跟主公爭功吧?
然而,於白見到葛楓親來,也絲毫不給面子,直接把水軍的難處全擺了出來,那意思很明白,讓葛楓自己看著辦!
葛楓難以堅持自己的意見。
於白的意思擺得很明白了。
假如葛楓還是“一意孤行”,首先他可以在情況不對之時,拒絕以水軍持續支援,假如葛楓要以登陸北岸的大軍安全相威脅,那於白就直接把責任全都推到葛楓的身上。
於白所描述的水上威脅並不是故意誇大,葛楓作為軍中老將,對於局勢有著基本的判斷。
看著於白軟中帶硬的表態,葛楓已經別無選擇,只能再次妥協。
於白看著葛楓狼狽離去的樣子,忍不住心中的得意。
只要葛楓願意在近期之內對大涼軍發起總攻,那麼水軍面臨的壓力就會陡然減輕。
假如葛楓的手下勝了,大涼軍必將全面敗退,那水上威脅自然也消失,假如葛楓不幸大敗,於白的功勞是飛了,但是水軍的壓力同樣減小,因為他只需要掩護著葛楓的敗兵退回襄陽也就可以了,對他來說。
倒也不是於白真的不顧大局,主要是在他的心中,只要主公領著主力南下,大涼軍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現在就算是丟了再多的地方賠上再多計程車兵,也不影響大局。
……
聽到手下來報,葛楓竟然把他運到江北的大軍派上來,擺出一副決戰的架式,項陽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葛楓這是搞什麼呢?他敢正面進攻?”
吳鎮江軍之前的進攻是僵持,不過現在已經換成大涼軍本部,對方是真的沒有把他們放在眼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