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時,假如兩湖的水匪不夠“配合”,只怕大涼朝廷就要接替孫梟的策略,對於他們全力圍剿!
作為項陽來說,對於那些兩湖水匪甚至說對於各地義軍也抱有一定的同情態度,但是這種同情絕對不會影響他的判斷以及朝廷的決策。
這就是“官”與“匪”之間的根本矛盾!
不降,即滅!
對於兩湖聯軍的問題,就談到此為止了,接下來轉回正題,各方將領都開始大吐苦水。
這段時間他們跟孫梟軍交戰,表面上看,依然佔盡了上風,打得孫梟軍只能龜縮於城中和幾個大的水寨之中。
但是葛楓不愧是最擅長於防守的將領,場面上打得再難看,也是滴水不漏。
在後方新補充的武器器械等沒有補充上之前,大涼軍實在是缺少強攻突破的能力。
而孫梟麾下最擅長水戰的將領於白並未北返,不過卻調回了一支得力水軍,用以保障幾處水寨大營的交通安全,這極大地壓制了吳鎮江的水軍威脅。
假如以現在的局面,一直等到孫梟主力回援,那麼這一戰肉眼可見地將會打成苦戰!
除去敵人的因素,有些將領也委婉地提到了他們自己的問題。
首先,這次作戰,頂在正面的主力乃是吳鎮江的手下。
說實在的,吳鎮江軍將士不論是作戰意志還是作戰技巧,比起大涼軍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這使得他們某些過於大膽的戰術並不敢輕易實施。
直到項陽親自南下,才算是將兩軍的指揮權完美統合起來,可以正式開展某些計劃了。
而且,他們不能一直等後方的補給。
誰也不敢保證,關中與漢中的補給會比孫梟的主力先來。
項陽耐心聽取著各層將領的抱怨與建議,並不會輕易打斷任何發言,更不會因為某些悲觀的言論就給手下治罪。
這就是項陽的軍議會議的特點,可以讓所有將領放心地暢所欲言。
最後,項陽對目前兩軍的交戰狀態進行了總結。
“聽完大家的話,目前的情況已經非常清楚,困難是現實的,而且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克服,而我們又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運氣身上。”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要跟敵人玩一套特種突襲!”
“呃?特種突襲戰?”
就算是跟隨在項陽身邊比較久的將領們,也沒有聽過這個說法,腦海中也無法想象出後續的具體細節。
項陽笑著道:“這次你們雖然都攔著我去前線打探,不過我這次的收穫還真不少。首先就是跟楚家姐妹取得了實際的聯絡,其次,我發現孫梟軍的防守警戒也就那樣,面對一般的軍隊自然有用,但是面對最精銳的戰士,形同虛設!”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