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項陽有底氣一路飛“逃”的另一個原因在於,他們選用的戰馬都是精挑細選的。
關中之地本來就不缺馬,而拿下河東和幷州之後,他們的戰馬更多,哪怕深入比較苦寒的涼州,在開戰之初也不需要擔心戰馬的體力。
只要他們願意犧牲部隊戰馬與兵力,其實想要甩開後面的追兵是隨時能做到的。
後面的追兵將領也早晚能意識到其中的問題,所以項陽需要不斷地採取一些手段,讓對方的將領見招拆招,這樣才不會“想太多”。
項陽又開始了分兵。
這次不像趙泉離開一樣,只分出了五百兵力,而是直接分離出一兩千的騎兵。
蘇輝毫不猶豫地同樣分兵,保持緊追不捨的架式,不能讓他們任何一方轉過方向來。
騎兵這種兵種有時候邪門的很!
並不是說只有兩千騎,就是小水花,無法對他們兩萬騎造成威脅。
若是時機合適,再加上他們的衝鋒夠勇猛,兩千兵絕對是一支能改變戰場形勢的力量!
蘇輝自認為已經瞭解過以前大涼軍的戰例,對於大涼軍,最好的辦法就是憑藉著兵力優勢盯緊每一支軍隊,減少翻盤風險。
以力壓人,就要壓到死!
果然,在蘇輝的“英明指揮”之下,哪怕大涼軍多次分兵,但也沒有得到好的反擊機會,最後只能“無奈”地重新匯聚起來。
蘇輝自以為得計,但卻一步步跟著項陽的步調走。
在蘇輝與李褚的腦海裡,現在想的只有接下來大涼軍會如何出招,他又該如何應對。
幾次施招之後,項陽已經帶領著大涼軍“逃”出了一百多里,兩軍都顯露出疲態。
特別是蘇輝所帶領的大軍,因為他們的精銳程度不如大涼軍,紀律性更弱,現在已經人人喊苦。
也就是涼州將士打小生活在馬背上,對於騎術非常精通,可以透過騎術的水準彌補體力消耗過大的問題。
蘇輝現在也在咬牙,同時內心也開始有些動搖。
他剛剛得到訊息,後面的祖戰金城軍已經放慢了速度,跟他們之間的距離已經拉遠到了三十里。
一般情況來說,對於以騎兵為主的大軍來說,三十里的支援距離不能算無法接受。
問題是,現在金城軍也已經奔跑了一天,所以他們的體力和戰馬體能消耗非常巨大,三十里的距離會讓援軍無法及時趕到,來不及發揮作用。
蘇輝當然自信,他根本不需要什麼援軍,靠著手頭上這接近三萬兵力,就算是魏家堡的敵人趕過來,他也能一鼓作氣地擊敗。
不過,現在已經離開了金城郡的範圍了,不但已經進入天水郡,而且還是非常靠北方的位置,蘇輝對於這裡的地形也不太熟悉了,將士的體力又消耗頗大,還要繼續追下去嗎?
蘇輝扭頭跟李褚商量。
李褚現在也不好受,他倒不是吃不了長途騎馬的苦,這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
但是,這麼一直追著卻沒得打,就讓他很不爽了。
李褚平時也算是多智之輩,不過現在心裡卻帶著一股不甘心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情緒。
“蘇輝,我們現在不能先退,你想想,現在的確已經追得很靠北的方位,但我們現在退走也不可能回去了。”
“天色已晚,我軍停下,只能原地紮營,等天亮才能行動,鬼知道這一晚上會不會有什麼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