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項陽面對人家不斷的進迫,搶掠而無動於衷,說不定會讓某些隱藏在暗中的勢力產生誤判,他們會覺得大涼軍分身乏術,根本無力再兼顧涼州形勢,那麼他們的動作會更加肆無忌憚!
僅靠著涼州的漢民勢力,是不足以震懾住那些諸侯們的。
“陛下,我們不能再顧忌著嶽虎軍的數十萬大軍了,這次必須要主動出擊才行!”
易秋嫻瞭解了目前他們面臨的問題之後,立即說出自己的看法。
“哦?主動出擊,幾次大勝之後,自信心提高了嘛。”項陽笑著打趣道。
易秋嫻甩他一個白眼:“陛下,我是說真的。”
“我軍現在地盤不斷擴大,相應的負擔也開始變大了,而徵兵之事雖然有所進展,不過陛下您一直要求體恤民力,所以我們的徵兵非常節制,總體上我軍兵力依然不足,更需要有效地利用好我軍主力所在的位置,儘量在每處戰場做到速戰速決。”
“現在我們雖然探得嶽虎軍與洛陽眉來眼去,但根本不知道他們在密謀什麼,什麼時候出手,大軍主力總不能一直留守在此坐等他們出招吧?”
“與其被動等待,那還不如主動出擊,只要先一步解決掉嶽虎軍的威脅,我們就可以直接回師涼州,狠狠地清理敢挑戰大涼威嚴的馬匪們。”
(本章未完,請翻頁)
易秋嫻的話,立即引起其他將領的附和。
他們倒不一定能像易秋嫻一樣看得那麼遠,不過接連大戰的勝利,的確是大大增加了他們的信心。
在這些將領的心目中,只要追隨著項陽作戰,不論面對什麼樣的敵人,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作戰他們都必勝。
嶽虎的數十萬大軍早已經被他們擊敗過多次,唯一可慮者也只有主動進攻面臨著敵人的城防。
不過,他們也知道,己方擁有炸藥包這種可怕的利器,哪怕是在攻城之時也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說直接攻克長安,可能還有點兒困難,一般的小城池,根本不被他們放在眼裡。
項陽也感覺到軍心士氣可用,含笑點頭道:“秋嫻的雖是激進了些,但也有可取之處,我們就好好合計,怎麼打亂嶽虎的如意算盤吧。”
項陽自己就不是個喜歡被動的人。
他們主動進攻嶽虎,雖然也帶著不小的風險,但是主動之勢是握在他們手中的,根據嶽虎當時的應對和動向,也能側面分析出,他跟洛陽的諸侯勾結到底是有什麼算盤。
大方向就此定了下來,之後他們就要開始排兵佈陣了。
因為大涼王朝已經接手了關中西部地區,而且持續了不短的時間,所以他們中嶽虎軍之間是有著分明的地盤劃分的。
當然了,項陽手下的官員們各展所長,根據項陽提出的“鄉村百姓路線”,不斷地向著長安附近進行滲透。
關中大部分的百姓早已經心向大涼朝廷,就算是某些豪族,看到嶽虎大軍連戰連敗,根本就是虛有其表,他們的心思也開始活動了。
許多地方豪族暗中表示,如果朝廷大軍要對長安等地發起進攻的話,他們願意出人出糧,響應朝廷。
不過,不同地豪族也有不同的“胃口”。
某些豪族只要求朝廷免去他們過去對朝廷的反叛,準他們戴罪立功即可。
但也有些豪族,卻趁機獅子大開口。他們自認為現在朝廷依然勢弱,此時為朝廷效力那是“雪中送炭”,應該得到朝廷的“感恩”,張口就對朝廷要官職封賞。
項陽早就接到關於他們的報告,也有具體的指示。
對那些只想著戴罪立功的世家,朝廷可以既往不咎,再給他們一次洗心革面的機會。
但是,那些還想著對朝廷提什麼要求,覺得朝廷現在是有求於他們的世家,直接斷掉聯絡,等到大軍殺到,這些家族的利益正好用來封賞有功之臣!
透過那些暗中歸順的豪族,項陽對於嶽虎大軍的軍事分佈一清二楚。
既然決定了要主動進攻,那第一戰,就要把動靜鬧得大一點兒!
項陽所看準的目標是嶽虎軍的北大營!
嶽虎軍吃了幾次敗仗,已經意識到大涼軍今非昔比,心中生出了忌憚之心,所以對自己的地盤也開始嚴密防守,設下西、南、北三大營,讓他們的防禦更加“立體”。
而北大營,正是防禦河東方向的支點!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