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和《我就是藥神》的後期製作,幾乎是同步進行的,當然兩邊找的乃是不同的團隊。
對此雙方都簽了保密協議,在電影上映之前,沒有人敢輕易洩露電影的細節。
當然,跟暮嵐工作室不同的是,吳天賜那邊赫然是放出了長達數分鐘的宣傳片,看起來就充滿希望,很治癒。
如此一來,在暮嵐工作室這邊毫無動靜之下,網路輿論無疑又將吳天賜和《曙光》推到了天上。
一時之間,全是鋪天蓋地的讚譽之聲。
“一個癌症病人唯一的希望,就是《曙光》!”
龍京日報那邊,更是給出了這樣一個極高的評價。
其撰文寫到,曙光這部電影,會喚醒無數癌症患者希望的曙光。
很多得了癌症的病人,都會變得很是頹廢,也會失去希望。
他們會恐懼,會絕望,正是這種恐懼和絕望,加速他們死亡的步伐。
民間有一種說法,是說得了癌症的患者,有時候根本不是因為病痛本身,而是活生生被嚇死的。
試問一個癌症病人得了病之後,一天天憂思愁苦,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在這種狀態之下,一個有血有肉的凡人,又能堅持幾天呢?
可如果有這樣的一部電影,播出之後,能讓所有的癌症患者都積極面對,積極治療,那這是不是也算是給了他們生的希望呢?
龍京日報這篇文章的作者,看得出來筆力極其強勁,煽動讀者的情緒也極為拿手,不失為一篇好文章。
藉著這篇文章,吳天賜和《曙光》這部還未上映的電影,終於被推到了最高點,儼然成為了全國癌症患者的福音。
一時之間各大媒體集體造勢,就是為了在曙光上映之前,盡最大程度吹捧,要將這部劇捧成一部國民神劇。
甚至有一些專業的預測機構,給出了預測資料。
說《曙光》的最終票房,很可能超過四十億,成為龍國影史票房前十甚至前五的存在。
如今曙光的預售票房已經接近兩億,這已經算是打破了預售紀錄,也讓各大院線蠢蠢欲動,盡皆準備給曙光安排最多的排片。
至於另外一部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我就是藥神》,卻一直是平平淡淡,彷彿沒有太多的水花濺起。
別看沈暮和《我就是藥神》的名氣不小,但資本都是逐利的。
或許在很多院線看來,這樣就是一部撲街電影,根本不值得他們有更多的排片。
尤其是很多人都知道沈暮跟萬泰娛樂的恩怨,而萬泰影城又佔據了院線的半壁江山,誰又願意去觸這個黴頭呢?
就是在這樣毫不對等的喧囂之下,《曙光》和《我就是藥神》的後期製作都已經完成,接下來就是成片稽核和上映了。
對於兩部電影的成片稽核,廣娛那邊都沒有故意卡延,全都順利透過了。
原本《我就是藥神》的立意還是有點敏感的,畢竟關係到國家政策。
但因為秦正華的事,最終在關處長的拍板之下,並沒有出什麼意外。
如今在廣娛總局流傳著一個傳說。
據說原內容部的稽核科長秦正華,就是因為卡了沈暮的新電影,最後才被紀檢部門查處,差點被送進了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