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海外市場,對於華夏的新能源汽車十分的看好。
相信只要再給華夏一些時間,華夏新能源汽車走向全世界,完全不是問題。
市場的熱度足以說明,新能源這條路線在華夏是走得通的。
聽到李興文的答案,段樂遊兩個人都沉默了。
關於新能源這個東西,葛承紅是聽都沒有聽說過。
至於段樂遊的話,稍微知道一點。
「李總說的是電車?」段樂遊問道。
李興文點了點頭,「沒錯,段總瞭解過?」
「稍微瞭解過一點。」段樂遊點了點頭,「國外已經有人在研發了,不過情況並不是很好。」
李興文點了點頭,「確實不太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段樂遊說的沒有錯,現在國外已經開始研發新能源汽車了。
不過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只能跑十幾公里,想要推廣根本就不現實。
最關鍵的,自然就是電池技術還沒有突破。
以現在的技術來說,想要快速發展電池技術,是不太現實的。
就算是李興文,都不敢保證在幾年的時間裡,就做好這件事情。
想要讓華夏的新能源發展起來,那起碼是以十年為單位的。
李興文清楚的知道,最少要三十年的功夫。
前十年,學會怎麼造一輛沒問題的油車,同時研發電池技術和電控技術。
中間十年,開始研發電動車,申請各種技術專利。
後十年,電動車才能開始發力,開始向整個市場普及。
聽到李興文這樣說,段樂遊就更加失望了。
不管是老路還是新路,看起來短時間內都沒有辦法成功。
「李總,難道這個行業在我們華夏,發展不起來?」段樂遊直接道。
李興文說:「只要有足夠的技術,就能發展起來?」
「李總,不如聽一下我的想法?」段樂遊
李興文來了興趣,「段總想怎麼做?」
「我們可以去找國外的汽車公司合作,先把公司做起來,等把技術學到了,我們就能自立門戶了。」段樂遊直接道。
對於段樂遊這個建議,李興文自然是不同意的。
原因很簡單,段樂遊這種做法太理想化了。
技術都掌握在別人手上,人家願意盡心盡力的教你嗎?
況且技術在人家手上,就意味著處處受限。
對於一個公司而言,是非常危險的一種情況。
李興文清楚的知道,對於商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利益。
一旦雙方之間出現了利益問題,那麼沒有技術的這一方,就是待宰魚肉。
相信任何一個創業的人,都不希望公司陷入到這麼一種狀況。
李興文說:「這樣做太危險了,一旦雙方起了衝突,將會立馬陷入到危險的境地。」
段樂遊頓時沉默了起來,他知道李興文說的很有道理。
現如今看來,這次的合作幾乎是不可能了。
李興文對於這個的行業的態度,已經非常明顯。
葛承紅看到一臉失落的段樂遊,輕輕咳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