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昌伯孫忠乃是孫太后的父親,也就是自己的外祖父。
孫忠早年為國子生,初任介休、永城主簿,後來參與督造天壽山帝陵有功,升任鴻臚寺序班。
永樂年間其女入宮為當時皇太孫朱瞻基的嬪,宣宗即位後,冊立孫氏為貴妃,孫忠也得官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
宣德三年,孫氏誕下皇長子朱祁鎮,宣宗藉此改立孫氏為皇后,並於次年封孫忠為會昌伯,加推誠宣忠翊運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並賜世券。
作為大明朝正兒八經的外戚,太后孃家,陛下的外祖父,孫氏一族為此在宣宗、英宗朝備受恩寵。
若是先前的朱祁鎮,或許對這孫家還有些親情,只是土木堡之後,朱祁鎮對這孫家半點感覺都沒有。
他只是覺得好生奇怪,心裡暗暗想著,這好端端的,孫家進宮做甚?
正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即便是孫太后想念母族,那何必要讓自己兩個便宜舅舅入宮,還專門讓自己過去。
難不成,孫家是有什麼……
心底再怎麼胡思亂想,在一向以孝治理天下的大明,朱祁鎮只能匆匆了了手邊的事情,接著趕去慈寧宮。
事情一碼歸一碼,態度,還是要擺在那的。
慈寧宮。
“父親近來身子可還好啊?母親呢?女兒讓您二老一起進宮來,怎麼沒讓母親一同進宮來。”
孫太后作為女兒卻是理所當然的坐在上座一邊吃茶,一邊笑著話著家常。
反倒是身為父親的孫忠坐在一側,小心翼翼地答著話。
二人之間,君臣在前,父女在後。
“我和你孃的身子都還成,你娘念你唸的緊,今個本也是要來的,只是家裡出了點事,也不是什麼大事,你娘又是個閒不住的,於是就讓我帶你兩個弟弟來了。”
孫忠共有四子二女,今日帶來的,就是老三老四。
這二人出世的時候,自己這個大女兒已經進宮了。
所以這二十來年,說到底,這姐弟三人攏共沒見過幾面,也沒什麼感情。
眼看著自己這兩個兒子越來越大,可卻還沒有個安穩著落,對了,還有個在家的幼女,也到了該婚配的年齡了,卻還沒有個合適的人家,他在京師裡盯了兩三年,是高不成,低不就。
於是啊,這兩件事就成了孫忠的心病,一想起這些,他這個當爹的,心裡就急的很。
孫忠很清楚自己的份量,別看孫家是外戚,風光的很,可內裡是什麼樣子,他再清楚不過。
有些事,能哄外人,總不能連自己都給哄過去了。
孫家是真真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榮華富貴,高官厚祿,都是一夜全得。
但孫忠心裡和個明鏡一般,別看自己又是什麼伯爵,又在五軍都督府任職,這大大小小的官吏嘴上都是萬般客氣。
可在骨子裡,孫家還是那個小吏之家,自己幾斤幾兩的骨頭自己還是知道有多重的。
自己這個伯爵的爵位,是傳給老大的,老二呢,自小和自己這個大女兒親厚,先帝給了個肥缺,調去了漕運衙門,這些年,也算是弄出一番自己的名堂,自立門戶的話,勉強說得過去,能過下去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