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任何的動盪,都會傷了國家元氣。
這天下是他朱祁鎮的,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
若是真的不依不饒,像奪門之變後的那般殘酷清洗……
爽是爽了,可這後果呢?
他朱祁鎮,這輩子都洗刷不掉這個汙點。
這件事,朱祁鎮就這麼過了。
散朝之後,百官都是一副心事滿滿的模樣從奉天殿走出。
“金大人,金大人……”
從後面趕來的是金英。
金英走的急,喘了喘氣,“金大人留步,陛下有旨意,讓金大人去文華殿議事。”
金英當場傻眼了。
路上,金濂問道:“金公公,除了本官,可還有別人?”
金英搖搖頭。
到了文華殿,殿內只有朱祁鎮,金濂,金英三人。
金濂知道這事小不了。
大會小事,小會大事,這個道理,在大明也是適用的。
朱祁鎮給這次小會定了調子,就是獎賞。
作為禮部尚書的金濂,自然就是朱祁鎮詢問的物件。
張輔,鄺埜,井源,袁彬,陳瀛……這些,全都是功臣。
功臣要是不賞,寒了人家的心,以後誰還給你賣命。
但是賞,也有不同的賞法。
這個賞法,也是很要水平的。
比如張輔,他已經為居國公了,再往上,就是郡王了。
異姓不封王,這是大明的祖制。
哪怕你是開國第一元勳的徐達,那也只能是死後追封。
就這,已經是莫大的恩典了。
但這是以後,現在,朱祁鎮就得賞賜張輔。
能怎麼賞?
只能加恩榮了。
論完了張輔,接著又遇見一個棘手的難題。
井源,怎麼賞?
要知道,井源一路護駕,忠心護主,他的功績,朝野都是認可的。
問題就出現在朱祁鎮這,他給的,是鉅鹿侯,而且還是世襲罔替的爵位。
這手筆,可謂是大方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