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還在守喪,不能大婚,但納吉過大禮還是行的,至於大婚,要等到夏家大少爺喪滿期間,也是一年半後。
對於這事,盧家人已經不介意了,只要‘女’兒能嫁出去,早嫁一年,晚嫁一年,都無所謂。
再說了,夏家大少爺年紀還小,是等到後年,也才十七歲,正是好時候,至於盧家姑娘,盧太太正想趁這段時間教‘女’兒一些大家閨秀的禮儀。
夏家是書香‘門’第,夏二太太也是書香‘門’第出身,夏家的人最看重禮儀,而她‘女’兒一點兒也不懂禮儀,這要是進了夏家的‘門’,還不得鬧出笑話來。
雖說夏家同意,她‘女’兒進‘門’分家,可是一家人也得在一起過幾日吧,還有這過年過節的,都要在一起聚一聚吧。
總之,盧太太擔心‘女’兒去了夏家後,會因為不懂禮而出洋相,導致被公公婆婆嫌棄。
所以,盧太太並沒有因為婚事安排在一年半後而心生不滿,反而心裡還鬆了一口氣。
等夏梓晗和李媒婆一走,盧太太把‘女’兒叫到跟前來,耳提面命,好好教導了一番。
次日,又託人請了一個懂大戶人家規矩的老嬤嬤回來,教導‘女’兒一些規矩。
當然,這些事,夏梓晗都不知道。
夏梓晗出了盧家後,和李媒婆一起去了夏家,把換來的盧家姑娘的庚貼,‘交’給了夏二太太收起來。
夏二太太看著庚貼,臉都有了一層錚亮的光澤,她忙吩咐身邊丫鬟,塞了一個大紅包給李媒婆,“李媒婆,今兒個幸苦你了。”
“不幸苦,這可是我們應該做的。”
然後,說起了定之日,讓夏二太太提前準備。
等李媒婆走了後,夏二太太又跟夏梓晗道謝,夏梓晗笑道,“能為父親母親分憂解愁,是身為子‘女’的我該做的,母親不必客氣。”
話雖這麼說,但夏二太太還是很感‘激’夏梓晗。
等夏二太太放好了盧姑娘的庚貼後,夏梓晗跟夏二太太坐在熱炕,說起了給夏梓江分家的事。
“這分家,以後他們住哪兒,父親母親可想好了?還有,夏梓江是家裡的嫡長子,按理來說,家裡的產業,他要分走一大半,可你們本身家底子薄,要被他分走一大半,這樣一來,你們得拮据了。”
雖說能把夏梓江那個敗家子分走後,夏二太太也十分願意,可一提到分家,夏二太太也犯愁。
夏世明被淨身出戶,手裡頭一點兒產業也沒有,夏家現在的一些家產,也是她的陪嫁和夏梓晗給的一些產業。
她的陪嫁,那是她孃家陪送過來的,是要留給她兒‘女’成親時用的,不可能分給夏梓江,而夏梓晗給的三個鋪子,那是為了減輕夏世明的負擔,特意送給夏家養家的產業,可這些東西,至今都還瞞著夏世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