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聽到可以跟著顧家一起發財,一個個都高興瘋了。
可有些家底子薄的,難免要發愁,“還得我們自己買柿子啊,為什麼不買了僱我們做,結個工錢就行了。”
有這想法的不止一個,這話當即得到很多人附和。
“就是啊,顧老叔,反正你家有錢,既然能買下我們做的柿餅,肯定也能把柿子買下來,僱我們做工的。”
“你們這是說哪的話?”
顧家人臉色驟變,他們家就是因為沒有餘錢買下那麼多柿子,所以才讓村民們自己先掏銀子買的。
即便銀錢足夠,一次性收購那麼柿子,也太打眼了。
再則,收購了柿子,再僱村民們做柿餅,花費的銀子只會更多。
而且形成了僱傭關係,這些人難免會覺得不是自家的東西,不會上心。
人多,又是鄉里鄉親的,哪裡好管束?
給他們個掙錢的路子都已經很不錯了,居然還想從顧家上多掙點好處。
顧老頭冷下臉來,剛才開口的是個婦人,他不便說什麼。
顧老太就不用顧及什麼了,當即冷聲道:“都以為我們家開了個貨棧,就富得流油了,是不是?”
挑刺的那婦人縮了縮脖子,“那也比咱們這些人有錢啊,都是一個村的,你們有能力的就多幫扶些,大夥肯定會念著你們老顧家的好。”
甜寶兒不由多看了這人一眼,這是村尾的老王家的大媳婦羅氏,原來和朱家的人關係不錯。
顧老太譏笑了一聲,“就算我們家有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柿餅愛做不做,搞得好像是我們求著你們做一樣。”
村長見狀,趕緊敲打挑事的村民,“老顧家的也是想拉扯大夥一把,咱們做人要知道好歹。”
顧老頭清了清喉,不緊不慢道:“大夥可能有所不知,這貨棧是黎老闆出錢出店鋪的,我們家頂多就是代為管理,就柿餅這事,還是與黎老闆說情來的,不然按黎老闆的意思,柿餅由紅柿村的村民來做,倒省得收購鮮柿,還要把柿子運到咱們村這一道。”
村民們一聽,確實是這個理,柿餅直接讓紅柿村的村民來做,還省事呢。
生怕到手的掙錢路子沒了,便有村民焦急道:“顧老叔,柿餅我家要做。”
“我家也要做!”
“還有我家!”
村民們紛紛表態,但也有人遲疑道:“萬一柿餅做好了,你們不收呢?”
此話一出,村民們如同被人當頭澆了一盆冷水一般,頓時清醒了不少。
顧老頭瞥了顧三郎一眼,後者大聲道:“問得好,都是一個村子的,我們不可能坑害你們,柿餅做了,肯定會收。不過,我們還怕大夥以次充好呢,還有,這做柿餅的手藝是我們家祖傳的,也怕被人往外傳,所以呢——”
聽說做柿餅的手藝是老顧家祖傳的,可這老顧家卻為了帶著大夥一起掙錢,把這祖傳的手藝拿了出來,村民們都感動不已,全都靜聲凝氣地等著顧三郎繼續往下說。
顧三郎頓了片刻後,繼續道:“大夥得立兩份契書,一份是你們自己跟紅柿村的村民立的,一份是和我們老顧家,你們和紅柿村的契書該怎麼立,為何要立,回頭村長會和你們說,咱們先說我們的……”
但凡要跟顧家學做柿餅的,都得立契書,學會了不得往外傳,做出的柿餅也只能賣給顧家。
如果違背了一條,就得十倍賠償,還得吃官司。
還有就是,做好的柿餅統一收購,由顧家賣出去之後,再把得來的銀子發給大夥,也就是代大夥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