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現在不是在鎮上開了個貨棧,主要賣柿餅,和那柿子酒嗎?我這侄子村裡有柿子,想問你們收不收?”
貨棧的名氣打出來了,哪怕顧家想低調都不行,村裡有人到鎮上聽說了這事,回來就在村裡傳開了。
現在很多人都想巴結顧家,希望顧家能帶著自己掙錢。
村長本來沒什麼想法,但他老妻孃家的侄子上門借糧,經過村口的時候,剛好聽到村民在議論顧家開貨棧的事。
他侄子所在的村子名叫紅柿村,正如其名,漫山遍野都是野柿子。
雖然是野柿子,但曾因村民見柿子這麼多,想借柿子掙錢,用心維護過,倒比一般的野柿子甜。
不過,因為柿子不經放,外地商人皆不收,村民們也都吃膩了,柿子自然賣不出去,全都爛掉了。
紅柿村的村民枯守著柿林,卻過得貧困潦倒,一開始有人不辭辛苦地把柿子挑到鎮上,但根本賣不了錢。
“居然一整個村子都有柿子,那咱們的柿餅啥的,豈不是不稀罕了?”顧老三納納道。
甜寶兒的心情也很複雜,她想著大種特種的柿子在離這不遠的地方,居然漫天遍地都是。
顧老頭白了顧老三一眼,“稀不稀罕的,你看不到?”
顧三郎問,“這紅柿村離我們這遠不遠,怎麼都沒聽過?”
這可就問到點子上了,如果離得太遠,把柿子運到他們這村子來,都壞掉了。
他們是需要柿子,但不是什麼柿子都要。
村長的岳家侄子李大山急忙道:“不遠,不遠,就跟你們這隔了幾個山頭。”
顧三郎道:“幾個山頭,還不遠啊?那到底多少個山頭?”
“就、就三個山頭,俺們村子裡的人走慣了山路,腳程很快的,費、費不了多少時間的。”
李大山一緊張,竟巴結了起來。
隔了三個山頭,已不在同一個鎮上,紅柿村的村民連自己鎮子上都很少去,何況是鄰鎮?
顧家所在的村鎮的人也是,不管添置什麼東西都在本鎮,甚至有些人一輩子都沒走出過鎮子。
所以,即便是鄰鎮,而紅柿村名聲也不顯,顧家人沒聽說過也正常。
顧老頭沉吟了一下,說道:“我們沒說要收柿子,不過你既然是村長家的親戚,這面子,我們就給了,但是——”
沒等顧老頭說完,李大山就緊張地問,“但是啥呢?”
顧老頭幾不可現地蹙了下眉,繼續說道:“不過,醜話說在前頭,面子情歸面子情,我們家既不是開善堂的,本身也不是富裕人家,柿子收不收,得看了才知道,還有收多少,也得看我們家需要多少。”
甜寶兒暗暗點頭,顧老頭這麼做是對的。
不管和村長的關係咋樣,總不能為了顧全所謂的情面,就打腫臉充胖子。
再說,那只是村長家的親戚,就是親兄弟也得明算賬呢。
不把話說清楚,萬一人家以為讓村長領著上他們家一說,他們就得把柿子收了。
再則,要是上他們村子看了,對柿子不滿意,或是不需要太多呢?
就怕這人是拎不清的,求著他們把整個村子的柿子都收了。
村長明白顧老頭的意思,急忙道:“老顧,你甭管我的面子,該怎樣就怎樣,我只是幫忙把他帶過來而已。”
其實村長也怕好心辦壞事,萬一因此和顧家的關係搞砸了,那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