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劉毅這邊的人雖眾,卻不包含李傕。兩人董卓在時,就有些不對付,劉毅後來居上,年紀輕輕身居高位,更讓他不舒服,這幾年,雙方明裡暗裡,沒少交鋒。
本著對手贊同的,老子就要反對的原則。劉毅話音才落,他就出列道:「韓遂在西涼經營多年,劉將軍既知他狼子野心,如此回覆,不怕激起兵變麼。」
要的就是他兵變。
劉毅心下想著,笑了笑反駁道:「那以李將軍之意,就這麼拖著,韓遂就不會反麼?」
三輔一帶就是個馬蜂窩,漢末以來,叛了降,降了叛,反反覆覆,已成常態。李傕雖沒多少墨水,但這點常識還是有的。一時間,根本不敢介面,被劉毅問得啞口無言。
這時大鴻臚種邵站了出來:「劉將軍說得輕巧。關中諸將一向聯動,韓遂和馬騰雖偶爾有些不和,但唇亡齒寒的道理也懂的,一向同氣連枝。只要韓遂一反,馬騰肯定響應。兩人為西涼一帶勢力最強,到時候互相裹挾,就是三輔大亂。這可是天大的事。」
種邵是河南郡大族種家後人。自先祖種兢任洛陽令以來,到了漢末,很是出了些人才。長安之亂時,王允謀劃刺殺董卓,其多有參與,所以在先天上就與王允同盟。
大鴻臚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也是九卿之一,說的話當然也有分量。
劉毅心下一嘆,董卓死後,自己固然以雷霆之勢拿下了長安,但頭上不可不免,仍有西涼軍閥的標籤,這些士家大族先天反感,每每遇見大事,總得找點事情,出點么蛾子。
劉毅道:「正因為如此,才應收緊算緡稅。如今朝廷實控面積狹小,稅收是很大一份財源,既然韓遂註定要反,若是減免算緡稅,即以資敵無異。此消彼長,就是大禍。」@精華書閣:.
說了這麼多,等的就是這句話。長安朝廷要立足於世,就必須有個穩定的大後方,三輔是個繞不過的坎。
董卓還在世時,劉毅就已意識到這個問題。只是當時人言微輕,難見成效。徐庶走馬去幽州時,給了他「鹽運法」,這無疑為劉毅開了一道窗。
有現成的經念,誰還去敲鐘?劉毅也不客氣,幾乎沒怎麼改動,照搬上面的做法。這幾年,朝廷一直牢牢控制著三輔的食鹽運輸。不但是韓遂,連馬騰也上書過好幾次,雙方為減免關稅的事,扯過無數次皮,只是韓遂這次用詞更為激烈罷了。
溫水煮青蛙,劉毅等的就是他忍無可忍的時候造反,這樣朝廷也有了出兵的由頭。以前他們上書,皇帝還好言相勸,甚而使用「拖」字訣,就怕他們真個反了。但如今修養了幾年,長安稍有餘力,自然要解決心頭之患。
而長安也不是劉毅的一言堂,肯定得拿出來的討論。只有說服反對之聲,在朝堂上形成共識,才能對三輔用兵。
劉毅環視四周,聲音在大殿中迴盪:「如今朝廷多事之秋,袁紹虎踞河北,雖有襄候坐鎮幽州掣肘,但坐大之勢已成。」
「曹操,呂布,劉備等人在中原互相攻伐,看似無憂,其實隱患重重。三人皆為一時之雄,若任其發展,就譬如養蠱,早晚會決出蠱王,彼時危害更大。至於淮南袁術,尊己陵物,騎盛車馬,Yin侈滋甚,早有僭逆之相。而劉表,劉焉之流,則早有了異心。二者一心固守,不聽調令,雖為宗室,實與賊子無異。」
「天下亂勢已成。長安,非陛下一人之長安,更是諸公立足之地。經過幾年修養,我等兵精糧足。時不我待,正應趁勢拿下三輔,掃除後顧之憂。如此,則可據崤函之險,背倚關中沃地,進退無憂也。」
這是大實話,分析得也透徹。最主要是,「長安乃諸公立足之地」,這句說到所有人心坎上了。快三年了,大家都在這兒紮了根,不但自己,連屬下幕僚也如此。如今能夠錦衣玉食,呼風喚雨,都得益於長安朝廷的庇護,一旦長安有個閃失。覆巢之下無完卵,雖然孔融還未說出這話,但只要不是白痴,這個淺顯的道理,還是人人懂的。
劉毅話一說完,司徒楊彪首先站出來支援:「光祿勳說得句句在理,臣附議。」
在朝堂上,楊彪大多時候秉持中立。但因為楊修的事,他欠著劉毅一個人情,所以大是大非上,一向支援劉毅。當然,楊家以弘農郡為郡望,背靠長安城,一旦長安城破,肯定殃及池魚,所謂唇亡齒寒,這才是他支援平定三輔的主因。
這是戰略大方向,說是決定長安城生死存亡也不為過。王允本待給劉毅上點眼藥,不讓他輕鬆過關。但想到一會還有本奏,少不得要和他交鋒,現在得罪死了人,一會就有些難辦。
他終將反對的話吞進了肚子裡。慢吞吞的道:「光祿勳說得對,老臣沒有意見。」
朝廷三公,司空排在最末。黃琬一向少得罪人,見排在前面的兩位大佬都同意了,他自然也不會生是非:「算緡稅是增加國庫的手段,不能減。至於韓遂,偷漏國家賦稅多矣,臣以為,陛下應下旨斥之。」
好嘛,他不但同意,連拱火的方子都開出來了。
三公意見都一致,下面人就算有想法,也沒啥好說的了。皇帝從善如流,聲音甚是輕快:「黃卿說得甚是,這擬旨之事,就交給你了。到時呈給朕用印即可。」
「這……」
搬了塊石頭砸了自己,黃琬一怔,苦笑著點頭:「臣遵陛下旨。」
皇帝雖然年幼,但志向遠大。這幾年,劉毅私下奏對,君臣間討論得最多的,就是如何中興漢室。可長安這幾年自顧不暇,兵力還是小問題,錢稅根本跟不上,朝廷只是勉力維持,更無餘力他顧。
這一連憋屈了好幾年,終於有對外用兵的由頭了。一見旨意透過,他心下也有些興奮,不等黃門報腔,就笑著道:「各位愛卿,可還有奏?」
太尉王允站出來道:「啟稟陛下,臣有本奏。」
皇帝面色微微一沉,直了直身子,嘴裡仍是如沐春風:「王卿請講。」
為您提供大神憶秋風的《三國之最強皇兄》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二章 治國齊家2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