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端出來的是一大盆小米粥,上面還撒了莧菜,紅紅綠綠的香氣撲鼻。另外是一碟麥餅,一疊肉乾,再是一碟黃瓜,黃瓜應該是醃製的,看著有些發黃,賣相併不好。劉毅很是意外,不由道:「楊公子送來的吃食麼?」
這麼多東西,雖然看起來只是普通,連豐盛都算不上,但現在連皇帝都窮得吃不起飯了,估計全營上下,也就楊修有這個財力。
素蘭一邊為劉毅盛粥,一邊道:「不呢,相國一大早就送來一大車肉乾和蔬果,夠將軍好幾天食用了。」
董卓送的?
劉毅一怔之餘,心下也有些不是滋味。如今,董卓對他越來越倚重,可劉毅異心早藏。就算理由再冠冕堂皇,終歸不自在。他伸手接過素蘭遞過來的小米粥,喝了一口。這個時代小米去皮可不像後世那樣先進,是用人工石磨碾碎外殼,然後篩選出裡面的穀粒,所以去皮不淨,口感粗糲。但此時此地,能得此種吃食,也是一種享受了。
喝了一口粥,一見三女盯著自己,動也不動。劉毅一愣:「你們也吃啊?」
奴婢和主人同桌而食,在漢代是不允許的。以前在洛陽時,劉毅好說歹說,三個小丫頭才勉強接受,一見三人故態復萌,劉毅自然不滿.素蘭素梅還好些,一見劉毅板著個臉,嚇了一跳。當下一人抓了個蒸餅,小口小口的吃著。
任紅雲則抬頭望了一眼劉毅,又盯著案上的早餐,暗暗吞了把口水,努力的將眼睛瞟向別處。脆聲道:「老爺,紅雲不敢。」
劉毅看著她假正經的樣子,有些好笑:「吃個東西有什麼不敢的?」
「紅雲沒用,不能為老爺分憂解難,也不能畫素蘭素梅兩位妹妹一般,隨時侍候老爺身側,奴家才不吃。」
得了,這小妮子的傲嬌病又上來了。不過這個年代,女子大多柔順,以男人為天。任紅雲還能有些嬌蠻脾氣,也是李侍儀慣出來的,也算特立獨行。想到李侍儀,劉毅心下又是一嘆:「這樣吧,這段時間舟車勞頓,也沒時間打理。你們一會得空,將我和賈先生的東西整理下,順路漿洗下衣服。」
女人要靠哄的。任紅雲不想吃白飯,只想勞有所得,也是個性使然。這麼點小事,見慣了後世「公主病」劉毅,還是能忍的。一聽劉毅說有事可做,任紅雲這才舀了碗粥,小口小口喝著。
喝罷了一碗粥,劉毅看了眼紋絲不動的肉乾,問道:「怎麼,你們不吃麼?」
那肉乾黑黑的,估計儲藏了段時間,看不出什麼種類。但就算再差,總比稀粥麥餅要好得多。任紅雲只是搖頭:「奴家不想吃。」
不是不想,是覺得不勞而獲難為情把。這小妮子的脾氣,真有些倔強。劉毅也不好說她。見素蘭素梅望了那肉乾一眼,也是搖頭,他訝然:「你們呢?」
素蘭抿了抿嘴,不說話,倒是素梅小聲道:「老爺,奴家是羌人,在我們部族,是不食牛肉的。」
這兩小妮子是羌人?劉毅有些驚訝。平日間,還真沒注意這些。此時聽她們如此說,劉毅仔細端詳,不由暗自點頭,兩姐妹雖生得清麗可人,輪廓的立體感較純粹的中原漢人要強些。看來素梅說的,多半也是真的。
羌族起至三苗,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有影子。最早的記錄,可見於大禹治水,後來治水成功,當地人就在此地安居下來,就是羌族前身。羌族在周漢時,一直活躍在中國的歷史上。那怕在漢代,羌和姜的讀音都是一致的,羌姜有血緣關係,也是得到史學家承認的,曾經聲名赫赫的姜子牙,據說就是羌人。
後來秦國興起,在關內日益強大,不但討伐關東六國,更向四周開疆拓土,當時曾討伐過一個叫義渠的國家,就是羌人國。此戰之後,羌人只能西遷到河湟一帶避禍,這裡的「河
湟」,就是指羌中。河意即黃河,古人稱黃河為「河水」,「湟」就是湟水,湟水發源於青海的包呼圖山,大約位置,就是今天的蘭州以西。
當時,這裡水草豐美,還不像現在一樣,水土流失嚴重。此時,羌人出了一個首領,名叫無弋爰劍,他曾是漢人奴隸,逃回羌族後。羌族透過他學會了先進的農耕與灌溉技術。漸漸由遊牧民族,變成一個農耕兼畜牧的部落聯盟。
從這時候起,羌族在河湟一帶發展壯大,也開始了和大漢長達上百年恩怨糾纏。
山谷一帶為農耕,山腰和平原一帶則為牧,因著居住地的不同,羌人習俗也多有不同。農耕的羌人,大多敬牛重牛,認為耕牛是衣食父母,不食牛肉。但遊牧的羌人卻沒那麼多講究。
劉毅前幾年跟隨董卓駐紮涼州,交手最多的,就是羌人。真要較真,他隊伍裡很多騎兵,也有羌人血統,甚至純血的羌人,也不是沒有。所以,他對羌族的一些習性,多少還是清楚一些的。
劉毅順口道:「這樣啊,你們父母呢,怎麼到司徒家的?」
素梅咬著嘴唇,垂下了頭。素蘭則淡淡的道:「不知道,也許死了吧。」
這算什麼回答?模稜兩可的。劉毅正待再問,發現素蘭眼裡隱約有一絲痛楚,心想多半是她們父母俱已見背,所以才不想多說。不過為奴為婢,也不是個光彩事。他也不想在兩個小丫頭傷口上撒鹽,遂岔開話題,催促道:「吃不了肉,你們多喝點粥罷,這粥放了莧菜,味道還不錯。」
這餐飯吃得甚是沉悶,臨近結束時,才見劉和在一個老太監的陪同下,笑呵呵的走了進來,老遠就在喊:「漢奮威將軍,北軍中候劉毅接旨。」
皇帝雖封劉毅為虎侯,但只是隨口一說,要落到實處,還得有文書和印綬才被世人承認。這個文書,自然是指聖旨了。這是題中應有之意,劉毅也清楚,連忙迎上去:「臣劉毅接旨。」
劉和點了點頭,從身側老太監捧著的手裡接過聖旨,展開念道:「皇天上帝,后土神只:自黃巾始,國事糜爛,群賊洶湧,進逼聖位。幸之佑之,有皇兄毅,發憤興兵。守虎牢,戰陽人,屢退逆賊。忠勇之心,可鑑日月。今昭天地,依祖宗訓。封其虎佑亭侯。願韋漢家,永綏四海,不墮祖宗威名。」
劉毅再次磕了個頭:「臣謝陛下隆恩。」
唸完了聖旨,劉和合上了,遞給劉毅。後者雙手接過,爬起開還是有些不放心:「劉兄,陛下現今如何?可還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