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倒也沒繼續說,他定了定神,接過董卓的話頭:「奇襲的話,宜少不宜多。應先以精騎踹開敵方營寨,製造混亂。這樣勝算才大。所以先頭部隊,一定要精銳。」
聽到這裡,劉毅心頭就有些不妙。果然,李儒清了清嗓子:「屬下以為,飛熊軍既為精銳。這先頭部隊,非其不屬。」
劉毅心頭怒火騰起,此時那裡還能忍,當下就道:「飛熊軍僅一千人。而對方擁兵幾十萬。敵我兵力懸殊,用其擊敵,即如杯水車薪,焉能如此?」
李儒顯然早有所料,不假思索:「劉將軍不必激動,飛熊軍僅是先頭部隊,後續還著騎兵繼續跟進。」
劉毅抓住他話頭,繼續道:「那麼博士可有計劃,準備投入多少人?」
這個提議,估計也是李儒才向董卓建議不久,焉能有個詳細計劃。李儒一呆,答道:「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兵力投入,也是根據情勢來的,那有一成不變的道理。」
但他馬上反應過來,有些惱羞成怒的道:「劉將軍向有勇名。此時卻怯懦懼戰,實乃私心太重。」
「非是在下怯戰,而是飛熊軍甫經大戰,傷亡也不小。就算是把鋒利的刀,此時也有缺口,亟需休整。此時再戰,無疑竭澤而漁,實屬不智。」
李儒要行險,劉毅心底雖不贊成,但也不想多事。但他想拿飛熊軍當敲門磚,這下卻不由他不反對了。他面向董卓:「主公,其實屬下並不贊成夜襲敵營。」
董卓一揚眉鋒:「哦,緣何?興漢且說看看。」
劉毅道:「兩軍交戰,不外乎奇正之術。正面交鋒為正,設伏掩襲為奇。但勢強用正,勢弱用奇。此乃亙古不變的至理。我軍勢強時,堂堂正正擊敗敵人,不給對手可趁之機。是陽謀,也是上策。勢強用奇,固然能以極小代價獲得勝利。可風險跟著大增。一旦事敗,則極可能優勢盡喪,於對手可乘之機。」
奇正之術。不但《孫子兵法》有詳盡的闡述,連《鬼谷子》也有提及。但凡兵書,這都是一道繞不過的坎,上方諸人雖是一群老粗,但耳濡目染,多少也聽過一些。劉毅又說得淺白,一時間,眾將雖大多和他不和,但都覺得有理。就連呂布,也忍不住直點頭。
小小的望樓上,一時間落針可聞。劉毅等了一會,待眾人消化得差不多了。才接著道:「我軍有十萬人。如果守關,自是綽綽有餘。可若主動出擊,則力有未逮。偷營固然能以小博大,可一旦失敗,損失可不光是兵力,還有士氣等等。到時形勢逆轉,一旦吃了敗仗,那就得不償失了。」
李儒向有智計,口舌也不弱,自不可能馬上認負:「劉將軍說了這麼多,歸根結底就兩個字。固守也。但你可知,十萬大軍,人吃馬嚼,可不是小數。這幾年天下大亂,相國雖控制了朝廷,但除了司隸,其餘各州自行其是。稅賦未見一毛,糧食未繳一粒。如今,洛陽平倉內的糧食,僅夠大軍支撐兩個月。憑何堅守?」
劉毅微微一笑:「這些難處,我們有,但聯軍就少了?黃巾大亂,亂的根源也是關東。他們的財源稅賦更成問題。對面糾集幾十萬大軍,看似氣勢洶洶,但也是外強中乾,人心不齊不說,後勤補給更成問題。我們好歹能撐兩個月,但對方能撐多久?依小子看來,一個月都是奇蹟。‘不患寡而患不均",聖人之言,對人心揣摩更是通透,這可不光體現在財計上,更適合對面的情勢。」
軍糧告急,但也沒到火燒眉毛的地步。李儒建議的奇襲,勝了固然好,敗了就冤枉了。董卓聽到這裡,已是頗為意動。他想了想,轉頭看向李儒:「興漢說得甚有道理。文優,此事你看如何?」
這話明著是問李儒問計,其實只是顧忌他面子。董卓傾向不言而喻。李儒噎了一噎,才回道:「牛將
軍甫至孟津,就用火攻燒了對面幾十條船。如今正準備渡江追擊。我等若能大勝一場,則上下呼應,對方攻勢不攻自破。此等良機,就這麼白白錯過?」
牛輔勝了?孟津離洛陽不遠,快馬加鞭的話,一個時辰就到了。如今過了好幾天,那邊的境況也傳了過來。看來李儒也是得到訊息,有些坐不住。不過這也難怪,他和賈詡並稱兩大智囊,但真論起來,賈詡卻穩壓他一頭,聽聞孟津旗開得勝,心有不甘在所難免。此時建議奇計偷營,怕也有和賈詡一較風頭的意思。
但兵者戰危,安能把士兵性命當兒戲?估摸著李儒出兵的緣由,劉毅更不可能答應:「孟津一路僅是偏師,勝了固然好,但也達不到決定勝負的地步。真正的決戰,仍是虎牢,一旦此處有個閃失,就算將王匡窮絝扒了,也於事無補。」
所謂窮絝,其實就是底褲,也就是後世俗稱的內褲。秦漢時,普通人大多不置。西漢昭帝時。霍光專權,為讓其外甥女上官皇后專寵於帝,令宮女們「皆為窮絝,多其帶」。王匡是聯軍北軍主將。劉毅這句玩笑,多少帶點侮辱成分,但作為對手,也在情理之中。其他人倒未多說,但董卓最近出入皇宮甚勤,一些宮帷趣事耳熟能詳。搶先笑道:「興漢說的是,既如此。咱們先靜觀其變,靜等延宗扒了王匡窮絝再說。」
上中兩路都旗開得勝,董卓焦慮的心情得到了緩解,人也變得喜氣洋洋。他心情大好,接著道:「哈哈,窮絝這東西,也算有些妙處。太后好妃色,諸位想不到吧。」
妃色,其實也就是粉色的雅稱。眾人都笑了起來。李儒湊趣道:「其實宮內女子,也就那樣。看著如花似玉,個個一本正經,但滿肚皮壞水。內鬥爭寵起來,其心狠手辣,比之我等有過之而無不及。」
董卓擠了擠眼:「文優說得對,正因為如此,不是才更有味麼?」
眾人鬨然大笑。
董卓習性如此,劉毅也不好多說。眼見沒什麼事,他插話道:「主公,此戰飛熊軍亦多傷損,若無他事。屬下先行告退,前去查檢一番,以安軍心。」
「興漢就是這點不好,老是一本正經的,忒多無趣。」董卓舌頭打了個結,「嘖嘖」幾聲:「去吧,去吧。沒啥事了。」
回到城樓上時,劉毅回頭一望。就見董卓仍很興奮,手舞足蹈的說個不停。眾將圍成一圈,不是發出猥瑣的笑聲。李儒不時插上一嘴,做著合格的捧哏。看兩人一唱一和的樣子,頗有些君臣相得的味道。
劉毅苦笑一聲,沿著馬道朝下走去。想著上午發生的種種,一時間心頭百味雜陳,也不知是個什麼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