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訊實在是太不發達了,儘管秦朝就有了驛站,但在這諸侯割據的戰爭時期,驛站也荒廢了大半,而且只能在本國內使用。
如今成立了天下盟,各國名義上都團結在項羽這個盟主下,重建驛站通訊絡的事也被提上日程,當然只能是軍用,民用還得等一陣子才行。
即便驛站完全恢復,項羽也不太滿意,每次一寫信都覺得腦瓜仁疼,像安陽到鉅鹿這麼遠的距離,信使多帶幾匹馬換著騎,一天頂多也就能跑個來回,還得說一切順利的情況下,太慢了!
必須想個辦法才行,現代的通訊手段就別想了,哪怕是早已淘汰的電報電臺,項羽也搞不出來。
項羽記得古代傳遞情報最快的方式就是飛鴿傳書,不過這種方式侷限性非常大,必須是在固定的地點傳信才可以。
比如項羽若是一直坐鎮安陽,韓信去陳留的時候就可以從安陽帶上一隻安陽信鴿出征,遇到緊急軍情的時候就可以使用飛鴿傳書了。
然後項羽在想回信依舊是要派信使前往才行,因為飛鴿傳書的原理本就是利用了鴿子戀家歸巢和辨別方向的特性,你想讓鴿子從家裡飛往其他指定的地點或是找人那是不可能的。
若想實現兩地互通飛鴿傳書,只能是兩地各養一窩鴿子,然後彼此互換才行。
關鍵是這個年代飛鴿傳書有沒有人使用過都兩說,項羽其實早就讓項他尋訪養鴿人了,結果卻是毫無頭緒,也就是說楚國這邊基本上是沒有的,甚至連一隻鴿子都沒見過。
看來想找鴿子只能去更遠的地方了,項羽打定了主意,此事還真是越快越好,東南西北各派一隊人馬,找鴿子的同時再順便尋訪一些能人異士,人才越多越好啊。
項羽剛收到燕國援兵從燕國集結準備出發的訊息,平心而論燕王韓廣這速度也不算慢了,畢竟數萬大軍出征方方面面都要考慮,特別是還得籌集大量的糧草。
不過,項羽依舊寫了封信催促燕國儘快發兵,因為項羽和范增、李左車再加上韓信都碰過討伐齊國的事,最理想的就是在春耕之前結束戰事。
這個年代春耕絕對是國家大事,不好好在春天耕種,搞不好下半年就得喝西北風了。
而且戰爭年代人口銳減,不用想也猜的出來能參與春耕的百姓人數有限,由此導致大片良田無人耕種。
解決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軍隊參與到春耕當中去,如此一來就更不可能在春耕的時候打仗了。
其實,不僅僅是項羽這麼想的,各國基本上都是這個方針。
齊國田榮急著出兵也有這方面的考慮,若是能在春耕前把濟北收復就再好不過了,然後以春耕為藉口簽署停戰協議,徹底鞏固佔領的地盤。
就算打不下來濟北也沒關係,哪怕是打敗了,只要退回自己的地盤堅持到春耕時節,依舊可以得到喘息的機會。
當然,也有可能項羽那邊不在乎春耕繼續開戰,那麼戰場選在濟北和楚國就更有利於齊國了。因為秦國發兵掃蕩六國,齊國實際上並沒有多大損失,人口也相對較多,軍隊不參與春耕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只是田榮做夢也想不到,項羽的戰略方針是在春耕之前滅掉齊國,而現在只等燕國人馬到位。
項羽將信封好,遞給了旁邊的項聲,“即刻派人送往燕國,再把韓信叫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