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王宮內是不許騎馬的,除了懷王的親衛之外也不允許其他的軍隊進入。
可是項羽卻偏偏這麼做了,而且還沒有人阻攔,究其原因還是項羽在鉅鹿之戰中表現太過神勇,戰神之名誰可當之?
本來項羽和羋心之間還有個君臣之禮,然而項羽成為天下盟主之後,誰君誰臣都不好說了。
很多人對這個天下盟主都不是很明白,畢竟是個新詞,但是從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好像比楚王大。
事實上這個年代除了秦皇,其他諸侯王要麼是有資格有實力的人自立為王,要麼就是臣子共立某某有資格的人為王,兩者都可以為人接受。
項羽這個天下盟主也是各國之王共立出來的,說是比王大也並無不可。
但是盟主和王或者說和帝又有本質的不同,那就是盟主要經過各國之王認可才行,若是哪天不認可了,這個盟主也就沒有效力了。
不僅如此,王的兒子可以繼承王位,但盟主的兒子是不可以繼承盟主之位的,想當盟主還是要各國之王共立才行。
所以說這個盟主雖可以號令天下,卻更像是一個帶頭大哥,並非是真正的天下之主,也不是帝王。
項羽之所以能坐上盟主之位,就因為六國之王中有三位是鐵定支援他的,一是韓王成,二是魏王豹,三是趙王歇,而楚懷王羋心並沒有參與共立。
但楚懷王是項梁所立,項羽又是楚國上將軍,所以大家認為楚懷王羋心支援項羽為盟主是理所當然。
儘管羋心藉著項梁戰死的機會翻身一把,但如今項羽重掌兵權,大家自然而然的就認為羋心再次淪為了項羽的傀儡,就算羋心拒絕承認項羽的盟主地位,滿朝文武也不會答應。
歸根結底還是羋心掌權的時間太短,或者說項羽崛起的太快。
當羋心看到眾王共立項羽為盟主的詔書時,他就知道自己無法拒絕,拋開自己的性命拿捏在項羽手中不談,單從楚國的利益來考慮他也沒理由拒絕。
需知這個天下盟主是楚國上將軍,將來帶給楚國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項羽怎麼可能不多多關照楚國呢?
不過,羋心倒也沒有太過悲觀,既然可以共立盟主,自然也可以共廢盟主,等將來滅了秦國,再找機會廢掉項羽這個盟主也就是了。
可是羋心沒想到,項羽竟然帶著騎兵大軍直闖王宮大殿,此種陣勢著實把羋心嚇得不輕,項羽究竟想幹什麼?
謀反?叛亂?弒君?怕是項羽一個不滿意自己的腦袋就要搬家了吧?
實際上,項羽這次之所以帶了兩千騎衝進王宮,一方面是為了排場,另一方面也有防備楚懷王羋心的意思,嚇唬羋心只是順便。
雖說羋心未必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藉此機會圍殺項羽,但小心一點總是沒有錯的。
歷史上的霸王項羽在取得鉅鹿之戰的勝利之後並沒有回彭城,而是接著與章邯作戰,然後遵從關中王之約一路打到咸陽。
所以現在項羽也不敢確定羋心會不會做出一些瘋狂的事情出來,要知道秦軍主力已經被打殘了,就算沒有項羽這樣的猛將楚國也不會有什麼滅國之危。
這個時候羋心把心思放在內鬥上也是極有可能的,真有機會殺掉項羽又怎會不動心呢?
還是那句話,已經品嚐過權利滋味且又有雄心壯志的羋心豈能甘心當回傀儡?
當然,項羽顯然是有些高估羋心了,羋心雖有壯志卻終究在膽略上差了一籌,並沒有在王宮以伏兵圍殺項羽的膽量。
項羽騎著烏騅馬率領大軍一路闖進王宮,終究還是沒有做的太過分,在大殿之前下了馬徒步走上臺階,龍且等人亦紛紛效仿。
羋心看見項羽大軍停下鬆了口氣,一股強烈的求生欲迫使他從王位走下迎向了項羽,就在大殿中央拱手一拜,“恭迎盟主!”
羋心這一帶頭,其餘眾臣紛紛從震驚之中反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