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項羽依然在秉燭夜讀。
書桌上放著一碗羹湯,是虞姬不久前送來的。
項羽原本就有些糾結自己應該怎樣對待虞姬,特別是晚上,現在有了苦讀的藉口之後,徹底不去想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了。
現在不努力,戰場徒傷悲啊!
其實,這些兵書對大多數古代人來講是十分高深晦澀難懂的,但是對於來自現代學過歷史的項羽而言,相反沒那麼難。
因為項羽不僅僅是看過這些漢朝以前的兵書,還看過許多後世的兵法,比如最為經典的《三十六計》,還有其他研究古代兵法的書籍。
現在想起來,項羽真的應該好好感謝一下當初把自己調劑到就業率奇高的歷史專業的那個好人了,能用上的知識太多了,這可真叫專業對口。
項羽也該慶幸自己在現代是個男生,學歷史專業不可避免的多關注了一些戰爭兵器兵法一類的知識,要是換做女生估計關注點就在古代言情故事之類上了吧。
只不過,讓項羽比較無奈的就是他能記住的不多,而且也不全,只是在眼前這些兵書上看到相似的內容才會想起來,能記住的他已經記錄下來了,以後什麼時候想起來再往上補充。
沒準千百年後自己這本用簡體字寫成的《項子兵法》會震驚整個世界也說不定呢?
就這樣,項羽白天練箭練槍,晚上學習兵法。
兩天的時間一晃就過,出征的日子到了。
一大早,項羽就接到了出征的命令,果然不出他所料,宋義沒敢讓他擔任前鋒,而是讓他率領本部兵馬為中軍前部。
這個安排也是宋義處心積慮想出來的,若項羽為先鋒必然不尊號令,再有幾個武夫將領響應,項羽極有可能順勢滅了鉅鹿秦軍奪得天大的功勞。
若是把項羽放到後軍,固然不會有搶功的機會,但是所有的壓力都在宋義這邊,前鋒被破中軍危矣。更何況有項羽在後方,宋義豈能睡的安穩?
即便不提宋襄換虞姬那檔子事,在項羽的眼中,項梁戰死宋義獨活也是大罪。
而且,宋義做為楚懷王的心腹是眾所周知的事,可以說早已擺明了車馬和項家做對,雙方早晚難免一戰。
在這種情況下,宋義不對項羽和項家多做些防範是不可能的,於是就有了項羽本部兵馬為中軍前部的這個命令。
中軍前部,自然也算中軍,宋義完全可以看住項羽,手握幾萬大軍還怕他那八千多人翻天嗎?
一旦與秦軍開戰,項羽這八千多人就是最好的利劍和屏障,宋義這算盤打得不可謂不好。
項羽率領大軍一路前行,漸漸與宋義所在的中軍本部拉開了距離。
當項家軍行至安陽地界時,赫然發現已經追上了前鋒的軍隊,無奈之下只能放緩行軍速度。
項羽不禁苦笑,看來整個楚軍就只有他最積極了,沒辦法,他可是剛死了叔父項梁急於報仇的人啊,這時候不表現的心切一點就太不像霸王項羽了。
實際上,項家軍中有很多人也都是迫不及待的想與秦軍幹上一場,定陶一役死的可不止項梁一人,想報仇的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