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誰一直在抓著我說廢話?
一隻簽字筆在那際手中轉來轉去,弧度令人眼花繚亂。
“如果我們想在軍隊中建立健全的心理評估體系,你方能夠輔助進行完成嗎?會如何做?”
展眉的臉色瞬間嚴肅起來,她拿起紙筆,問道,“這個心理評估體系是用在什麼地方?”
那際道,“參戰人士的心理評估,主要用來判斷他們繼續參與戰爭任務的可能性。”
展眉微微皺眉,思索起來。
華國承平日久,在戰爭一道上多年未有大型實踐,但派出小股部隊到交戰國家去維和是存在的,那際問的看似寬泛,其實範圍很狹窄。
她思考一番道,“紀國在上個世紀就建立起部隊心理評估體系,國防部花費十年的時間,為的是在入伍的時候把不適合參與部隊服役的人篩選出去。”
“但我們做的是已經入伍參戰士兵的戰後心理評估,與這種大型的、有參考的心理評估不同。”
“更出於國別的考慮,他國的經驗不能直接用在我國身上。”
“因此,如果由我方來操作建立這個評估體系,會先對部隊生活進行深入觀察,建立相關量表,在小股部隊士兵中進行實踐,根據實踐進行修改評估體系,再擴大實踐範圍,不斷進行修改,直到能夠覆蓋所有部隊人員。”
展眉邊說邊畫,不過短短几分鐘,一個完整的流程圖已經出現在紙面上,還旁徵博引,每個環節都加了一些已經存在或其他國家的舊有操作做參考。
一張A4紙很快畫的滿滿當當。
那際也低下頭聽她解釋,眼中隱隱有笑意,語氣卻仍是嚴肅。
“你的意思是,這個體系建立出來,也只能是個半成品,要在實踐中不斷修改,還要消耗大量士兵進行實踐體驗,那不是浪費我們所有參與士兵的時間?”
展眉很認真的回答,“心理學本身就是交叉學科,是理論與社會結合的一門學科,如果不經過大量實踐的驗證,哪怕體系做的再完善,也是無根之木,沒有依據。”
“讓一部分官兵進行實踐,是為了全體戰士的更廣泛利益。”
那際不語反笑,換了個話題,“你畫草圖的這張紙,可以留給我嗎?”
展眉點頭,“當然。”
那際把草圖放進資料夾中,狀似不經意的問道,“您方對該領域看起來很瞭解?”
展眉如實回答,“其實本身瞭解有限,上次接觸到這一命題後,我發現瞭解匱乏,才臨時抱佛腳,都是這段時間補的課。”
那際有些被逗笑了,“完全看不出來。”
展眉很坦誠,“謝謝您的誇獎。”
那際又換了一些問題來問,相對而言會更具體,比如關於與外界機構進行合作的可行性與保密性等,這些問題展眉也大多有過思考,不說對答如流,基本都會有自己的見解。
最終,那際起身向她伸出手,“與您溝通很有裨益,感謝您的到來。”
展眉與他輕輕一握,感到對方虎口上厚厚的老繭。
“您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