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的課程是在機構裡,因此公開給家長,可以陪讀也可以旁聽。
可惜展眉太忙,除了試聽課的時候聽了一次,確定老師的水準與態度後,再也沒來過。
展墨激動無比,小小一團在椅子上扭來扭去,時不時往後看,生怕展眉不在。
展眉對她一笑,食指放在唇邊,輕聲道,“噓——”
展墨頓時接到展眉的意思,坐的端端正正盯著黑板。
幼升小課程簡單,不過就是補充一下幼兒園沒學到但小學又不會講的知識,剩下的時間就是小朋友們一起玩。
這個機構裝置很完善,因此留出很大一片小朋友的活動室,有各種玩具與活動設施,一面是落地窗,能讓家長們實時看到裡面情狀。
展眉站在窗外,就看到展墨坐在活動室角落,靜靜畫畫。
她輕輕皺了皺眉。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展眉接觸小孩的時候並不多,印象裡只有沐陽,但他在展墨這個年齡的時候皮的像只猴子,哪怕後來失憶恢復孩童狀態,都野的讓人抓不住。
展墨性格過於安靜了,也不太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是乖巧的孩子,但展眉總是有些擔心。
展眉曾經不算孤僻冷淡的性格,但這麼些年下來,有些東西也在心裡生了根怎麼都抹不去,對外一副孤介模樣,像是一層保護。
她不為自己的冷淡感到自傷,只是擔心展墨與她朝夕相處的長大,沒有養成正常的性格。
展墨被展眉抱回家的時候,才兩歲,不太記事。
她是高需求寶寶,又屬於迴避型依戀,展眉帶的很辛苦,這孩子像一隻小蟲子,軟軟的,熱熱的,一捏就會趴下去一般,接近了恐慌,遠離了要哭。
那時候展眉成夜成夜的抱著她哄睡,用自己的氣息與聲音給她養成安撫環境,終於改變她驚弓之鳥的情狀。
但很快就面臨新問題,她在展眉家中,新異刺激太少,無法與更多人溝通。
一個普通的孩子,家中至少有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不提小區阿姨奶奶這種更多的接觸源,至少他們能接受來自不同人的資訊傳遞。
但展眉沒什麼朋友,也不願意出門,請了個照顧展墨的阿姨已經是極限,她學心理學,自然知道這樣對展墨的人格發展不利。
後來她把展墨送去託兒所,期待能讓她與小朋友好好相處,卻沒想到展墨頭一次去,哭的差點拆翻了託兒所。
她沒有辦法,又把人接回來,直到展墨略微懂事,才能真正離開她片刻。
後來展眉發現,展墨似乎並不喜歡與旁人接觸,她不愛說話也不喜歡玩鬧,哪怕在幼兒園活動課,其他小朋友都在泥裡滾的滿地是灰,她仍然靜靜站在一邊,一雙黑溜溜的眼睛盯著他們看。
這樣乖巧好靜的孩子自然無法分得老師的更多注意,展墨除了性格格外安靜一些,其他方面都很正常,甚至相當聰明,讓展眉都是隔了很久才發現展墨可能存在的問題。
她不學發展心理學,又確實覺得展墨沒明顯病狀,多方觀察旁敲側擊後,接受了展墨只是天生好靜的解釋。
但她心中,始終隱隱有著擔憂。
這憂慮像一層烏雲籠罩在心口,她擔心自己對養育孩童的生疏,影響了展墨的一輩子。
展墨下了課,拿著畫紙走出來,“媽媽媽媽看我畫的畫。”
也許是迴避型依戀的影響,展墨到了正常兒童已經開始交朋友發展社交的時候,仍是很黏她,她接過展墨手中的畫,顏色鮮豔明媚,畫著一片花園,又讓她心頭陰霾驅散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