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內心裡,也為自己能言出心底理念而自豪,何況是當著天子的面……
「聽得老翁一番陳詞,朕如今倒覺得,只讓你出任一縣縣令,怕是委屈老翁了。」
「草民不敢,草
民不敢……」
「既如此,那這同官縣令一職?」
「臣高秉義,恭領聖諭。」
高秉義已再無謙遜的必要,離席跪拜,欣然接受任命。
「同官方遭浩劫,縣城被毀,滿地瘡痍,你此番回去,怕是要受苦了。」既然高秉義已接受任命,有些話,李曄也可以跟他交待了,「朝廷已派有使臣,專司同官縣撫卹和重建事宜,你到任後,也要抓緊時間,將具體傷亡農戶和財產損失整理出來,便於及時撫卹,賑濟鄉民。」
「臣必當傾力而為。」高秉義連忙允諾。
李曄又道:「朕已調有兵馬,由鄧筠統領,前往鳳凰谷剿匪。等隊伍到了同官後,你也要第一時間去拜訪,和鄧筠協調好相關事宜……你可熟知鳳凰谷路徑?」
「回聖上,臣常年居住高家窯內,鳳凰谷在同官北,故並不熟知。」高秉義回道,「不過同官縣既與鳳凰谷接壤,又經常遭受山匪劫掠,熟知其地的人,必不在少數,待臣回同官後,一定多方查詢,再送與鄧將軍差遣。」
李曄點頭示意可。
高秉義忽然又想起了什麼,小心問道:「臣另聽說有關鳳凰谷山匪的一件軼事,不知當講與否。」
「但講無妨。」
「臣聽聞,鳳凰谷內匪寨連營,卻只向南劫掠關中各地,從從不往北……故而有傳言稱,谷內山匪其實並非全都是匪,他們與坊州當地豪強大戶關係匪淺,甚至有傳言說,這二者本就是一家。所以鳳凰谷山匪才從不向北劫掠坊州大戶,也所以,從未聽聞坊州官府出兵剿匪。」
「當真?」
高秉義所講,李曄從未聽聞,且官、紳、匪一家,聽起來有些過於誇張了。
「臣以為,無風不起浪,此類流言甚傳,必有他背後的緣故。」
據李曄觀察,高秉義不是浮誇之人,此刻既然敢在自己面前提起這則流言,又暗示流言為真。
那麼,這則流言多半假不了……
高秉義退去後,李曄立即叫來黃萬年,讓錦衛出人去同官一帶打聽此事。
一打聽方知,同官當地盛行鳳凰谷山匪與坊州官府勾結之說,甚至可說是婦孺皆知。
其實朝中也必有不少官員聽說過這個流言,只是流言無據,怎可在天子跟前提起?
流言雖無據,卻從道理上講得通。
要不然,山匪為何單單劫掠同官……
李曄寧可信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