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長安城內的所有軍隊都握在楊復恭等人的手裡,偏偏這又是個“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的時代,想要抽調他們手裡的人馬,另編新軍,幾乎是不可能的。
話又說回來,李曄畢竟是大唐天子,他可以不動楊復恭的人馬,另募集健兒,新建一軍,交由張承業統領。
但張承業卻認為這樣做不妥當,意圖太過明顯,極容易引起楊復恭等人的注意。
他們雖不能明面上阻撓天子詔令,但可以暗中使壞,從而讓這支新軍從一開始就步步艱難。
張承業另給李曄出了個主意。
禁內除了左右神策軍外,其實還另有一隊人馬,飛龍廄內牧馬的馬伕。
飛龍廄設在玄武門外,是專門為天子和朝廷養馬的地方。因為要養馬,而且是專供禁宮使用的好馬,所以裡面的馬伕全是各禁軍和邊軍中挑選出來的騎士,是精通馬的習性之人。
共約有兩千人,雖老卒居多,但只算青壯人士,也勉強有一千之數。
唐玄宗時,曾特意從飛龍廄內挑選內飛龍兵,以此作為大明宮內的御用禁軍,便可知飛龍廄內馬伕的成色。
張承業的主意便是請李曄任命他為飛龍使,去編練飛龍廄內的這兩千人。
可此處也有個小問題,楊復恭雖然看不上飛龍廄內那兩千人,但也知道這些人是可以隨時編練成軍的,因而派了他的義子擔任飛龍使。
李曄憑仗他的天子身份,將此人調離並換去張承業應當不難,畢竟只是個飛龍使,但此舉難免會引起楊復恭的警覺。
張承業又出了個主意。
宦官群體既掌軍又掌朝政,位高權重,因而內部爭權奪利的派系鬥爭一直都十分激烈,眼下楊復恭一家獨大,其餘劉季述、西門重遂等權宦便私下裡抱團,共同抗衡楊復恭。
今日天子駕臨三清殿,又在殿內單獨召見了張承業,這個訊息必然會傳入那些大宦官的耳中。張承業打算利用這個機會,主動散播出他得天子召見的一些細節,讓那些大宦官都收到他得天子寵信的訊號。
進而,他再想方接近劉季述等人。
劉季述等人為了對抗楊復恭,必然會拉攏他這樣一位天子眼中的新貴人。畢竟宦官的權勢再大,也只是天子的家奴,向天子爭寵,是種在他們的根子裡的。
如此一來,張承業就變相得到了一部分禁內勢力的支援,也順利成為了楊復恭眼中的政敵。
此時李曄再下詔任張承業為飛龍使,劉季述等人必然鼎力支援,而楊復恭則會認為是劉季述一派宦官在奪他的權,從而把矛頭指向劉季述等人。夾縫中的張承業趁機編練飛龍兵,反倒不那麼引人注目了。
張承業對這個計劃十分自信。
因為他一直在暗中觀察那些大宦官的為人,對於楊復恭,他的評價是性急躁、有勇而無謀。
李曄聽完整套計劃,歎服之餘,也深感僥倖,幸好身邊給他留了張承業這樣一個能用之人。否則,他單是能憑藉歷史走向預斷大事,能結合史料評價各色人物,可要論權術謀略,他還差著只三十來歲、尚屬半成品的張承業一大截。
他另僥倖的是張承業的宦官身份。
在殘唐這個處處是宦官身影的朝堂內,若沒有張承業的這個宦官身份,再好的謀略,多半也只能胎死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