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揆似乎很不習慣來自天子的誇獎,既想謙虛點回答,可他又不懂如何有分寸的謙虛,回答得磕磕絆絆,很是彆扭。
李曄微笑著再問:“孫卿過謙了。其他的不說,但就勤勉這一條,便是多少人做不到的。你方說到招撫流民,能否細細說說,具體是如何個招撫法子?”
“能,能,凡聖上有問,臣無敢不答……”
講起招撫流民時用過的法子,孫揆就答得自然多了,也順暢多了。
甚至還講了當時城內糧食短缺,為安頓城內居民,他不得不化身竊賊頭子,領著府內不良人四處敲詐、盜竊富商大戶家的餘糧。連這種事都不知避諱地跟天子講,也可見孫揆這人心直口快,沒有心機。
李曄耐心地傾聽著,偶爾就其中幾個不解處再詳問,引導孫揆持續講吓去。
找撫流民的方法問完,再問如何緝捕盜賊、開倉放糧……
不知不覺,君臣竟私談了一個時辰。
孫揆已將他能講的盡數講完,此時才猛然發現,他竟然能與天子單獨相處這麼長的時間。
身為一個信奉盡忠盡孝的臣子,他仿若得到了世上最高的恩寵,仿若沐浴在聖明天子的仁恩雨露下。
此時。
再回想起自己剛一進門時的莽撞,孫揆羞愧難耐,躬身謝罪道:“臣方才衝撞了聖顏,罪該萬死,臣,叩請聖上降罪。”
李曄一笑了之,“直言勸諫,本是做臣子的職分,孫卿何罪之有?”
既然又說回了之前的話題,李曄再勸道:“孫卿效忠的心是好的,可也應當明白什麼叫效忠,什麼又是盡忠?並非只有領兵出征、上陣殺賊這一條途徑。能在你最擅長的職位上,做出你最大的努力,實實在在地做一些為君王分憂、為庶民謀福的事,就是最好的效忠,也是我最在意的。孫卿明白否?”
“臣,明白。”
孫揆腦袋再不會轉彎,也聽懂了李曄話裡的含義。
雖然他依舊不明白天子為何放棄討伐國賊李克用,但他已知道天子是最聖明的天子,他要聽天子的話。
送孫揆出宮的途中,李曄又囑咐道:“以後孫卿要來見我,可向樞密院遞牓子,也可以讓宰臣們遞個話,我收到訊息後,自然會抽空傳召。”
這既是一句溫馨的提示,也是天子的恩寵。
“臣,叩謝聖上……恩德……”
孫揆感激滿懷,不足言表。
他倒退著走出三步,隨後雙臂如鳥翼長展,單腿緩緩提起,跳起了謝恩舞。
有唐一代,謝恩舞是臣下表達對天子感激時常用的一種方式。依據的是“歌詠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古禮。
孫揆身形中等,異常粗壯,有如一個裝滿了水的圓木桶,但當他跳起舞來,卻絲毫不讓人覺得滑稽可笑。皆因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次張手,每一次提腳……無不典雅莊穆,都承載著一個臣子的滿滿的感恩戴德之心,都散發著一個臣子的誓死報效君王的恢弘之志。
李曄亦心中有感,都說王朝末年,哀大莫過於心死。
可也有“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一說。
他眼前的孫揆,正是這一說法的最好詮釋。
這樣的臣子,不該被鋸成兩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