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守汧陽,便等同於放棄了隴州,沒有了隴州在後方的支援,鳳翔城倒真成一座孤城了,還能堅守多久?只能是坐以待斃罷了。
而李茂勳也沒有派兵馬來協助汧陽,不用多說,這更是一次巨大的失誤。
汧陽
在手,可攻可守,還有退路,如今沒了汧陽,李茂勳和他的隴州城便只是一隻甕中之鱉……
李曄在汧陽待了三日。
一為肅清賊寇,收繳輜重。
除了根據俘虜們的招供,李曄還張榜告示,鼓勵當地民眾前來揭發,凡鳳翔賊從、或為非作歹的當地官紳,連同先前擒獲的汧陽守將,全部就地正法。
糧草輜重收穫寥寥,汧陽城內的糧倉和武庫均空空蕩蕩,看來李茂勳本就沒有堅守汧陽的打算,故而已提前轉運了當地物質。
二為與北面的韓遜協調進度。
吳山和汧陽接連淪陷,如今的李茂勳已成了驚弓之鳥,將所有兵力收回隴州城內,也等同讓出了南北通道。
李曄因此掌握了北面韓遜部的進展。
如今韓遜已領靈州、原州人馬沿納水直下,進駐華亭下。華亭位於渭北高原與隴山山區的過渡地帶,歷來為軍事重鎮,也是早先的神策軍外鎮地之一,還單獨立旗號,名義寧軍。如今義寧軍早已潰散,華亭也不復原有的盛況,但當地相關軍事設施仍在,仍可憑險而守。
因而韓遜部抵達華亭後,便遲遲難有進展。
有將官認為,韓遜遲遲沒能南下、與朝廷會師隴州城,不在華亭險固難攻,而是韓遜想儲存實力,不願出死力攻打。
李曄不想去惡意猜度任何人。
他只是派人去催促韓遜,儘快攻克華亭南下。
三為徹底封堵鳳翔援兵。
既然汧陽與鳳翔有一條小道相連,那便徹底堵死這條道路,永絕後顧之憂。
李曄將此事交與楊守成,再徵調汧陽民力,加之從吳山縣帶來的民夫,沿途掘斷道路,並引汧水倒灌,再砍伐沿途樹木,密佈於道路之上……
所有事情處理妥當,李曄再領大軍北上。
出汧陽後,便是坐落於山林之中的寬闊肥沃的汧水谷地,沿路一片開闊。
李茂勳應當是採用了堅壁清野的法子。
汧水谷地,本是隴州全部民力與物力所在,歷來為人口稠密的繁庶之地,如今只剩田地荒蕪、斷壁殘垣、村落凋敝和遍地荒涼。
便是民房上的木材,也盡被運走或焚燒掉,當真做到了一片磚瓦也不留下。
李曄見狀,和眾將調侃道:「李茂勳可是嚴陣以待啊。」
眾將皆不以為意:「他李茂勳若是有膽子,也不至於龜縮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