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這是化勁?”站在遠處,遙遙朝此處觀望的武秋生,見到姚廣孝此時的狀態,忍不住發出了一聲輕咦。
武秋生能夠到達化勁並不稀奇,因為他獲得過完整的國術傳承,但姚廣孝不同,他身處大明江湖位面。
這個位面根本就沒有國術這一類功夫,即便有也只是產生了一絲絲雛形,根本就沒有把這門功夫研究透的人。
除了少林寺的易經、洗髓這兩門功法,九陰真經中的易經煅骨章外,這個世界再難尋出,能夠提高人身體素質的功法。
所以,即便劉伯溫、張無忌、鄭和他們成就了凝真,再不使用內力的情況下,身體能夠爆發出的力量,也就暗勁巔峰而已。
但這姚廣孝,居然憑藉著自己的努力,硬生生把自己的身體,提升到化勁層次,其天賦悟性不可謂不強。
擁有這等天賦悟性,也難怪他在幫助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後,能夠靠著皇室珍藏的功法、典籍,一步步補全自己的根基。
從一個不被所有人看好,六十多歲高齡,才堪堪進入開竅的武者,一路突飛猛進,在壽終正寢前,邁入凝真境界,成為站在這個世界最高處的男人之一。
“噼裡啪啦!”姚廣孝的骨骼,發出一連串如同炒豆子一般的爆鳴之聲,於此同時,渾身的氣勢,開始暴漲。
當他邁出最後一步時,身上的氣勢,終於達到了巔峰。
“槍來!”雙手在虛空一握,一杆長槍自不遠處飛來。
長槍在手,姚廣孝的氣勢再變,他的眼神犀利如劍光,洞穿人心,一股股鋒芒之氣從其身上散發開來。
“槍倒是好槍,可惜這麼一柄絕世神兵,居然落在你這老匹夫手裡,當真是明珠蒙塵。”
劉伯溫冷哼一聲,面帶不屑,他與鄭和、姚廣孝的恩怨由來已久。
早年間,劉伯溫遵循朱元璋遺願,一心輔佐建文帝朱允炆。然而姚廣孝卻鼓動朱棣造反,推翻了建文帝的統治。
這也就罷了,畢竟無論是朱允炆還是朱棣,都姓朱,都是朱元璋的後代,無論他們怎麼鬥,大明王朝終究的統治者,終究還是姓朱。
真正讓三者反目的原因是,鄭和、姚廣孝二人,對於斷天梯這事的態度。
作為統治者,無論他之前的立場是怎麼樣的,在他坐上龍椅的那一刻,他的思維都會改變。
即便昏庸,但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加強統治力的重要性。
所以,每一個大明皇帝,無論外在表現如何,骨子裡都是支援斬龍脈的。
起先鄭和、姚廣孝,也支援此事。
但天長日久,當皇帝對朝廷不再擁有絕對的掌控力,當兩人體會到凝真境界的好處後,卻是改變了初衷,公然反對起了這事。
凝真境武者,之所以能夠有三百壽元,靠的就是流淌在身體裡的真元,一旦龍脈被毀,天地間的靈氣不再充足,他們想要補充真元的難度必然大增,這無疑毀影響兩人的壽元。
因為此事,劉伯溫和那兩人,徹底反目。
不過,鄭和、姚廣孝紮根於朝廷,百多年來,勢力無比龐大,就連皇帝都不敢輕易招惹他們。
而劉伯溫雖然名聲在外,但因為百多年,一直在尋找龍脈,原本擁有的勢力,早就老的老、死的死。
這次鬥爭,劉伯溫無疑是輸了。
但是作為帝國的統治者,皇帝怎麼會甘心,放棄斷天梯一事。
所以劉伯溫雖敗,但尋找龍脈的大業,並沒有因此終止。前任皇帝給他提供了無數人力、物力、財力。
然而,這世間就沒有不透風的牆。
劉伯溫身邊的轎伕,都會出現叛徒,誰又能保證皇帝的身邊沒有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