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寶典》相傳為前朝宮中一位太監所創,但到底是哪一位太監創出來的,卻無人知曉。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為前陣子要和東方不敗交手的緣故,武秋生也曾派人調查過,有關於《葵花寶典》的來歷。但他的調查結果卻顯示,宋朝並沒有宦官成為武學大師的記錄。
功夫高強的宦官,對皇帝是一個嚴重的威脅,即便個別宦官可以用對皇帝的忠誠來獲得信任,但要在宮廷內侍中存在《葵花寶典》武學的傳承鏈,也是難以置信的。
若宋朝真的存在這麼一批人,金國軍隊攻陷汴梁時,這些宮廷武學大師,為什麼沒有站出來,保護自己的皇帝免於被俘虜?
一個合理的假設是,《葵花寶典》來自比宋朝還要早的時代,這個時間大約可以推到唐朝中晚期。
因為正是在那段時間裡,宦官們掌握了史無前例的巨大權力,甚至可以廢立皇帝。
當然,還有一個推測是,葵花寶典的作者是個年輕宦官,主要負責看守皇家珍藏的典籍,他在汴梁淪陷的動亂時,離開了宮廷。
等到了晚年,他終於在武學研究上取得了成果,並寫下了《葵花寶典》這部著作。
關於《葵花寶典》,武秋生有過無數個推論,但基於此書是由前朝太監所著這一點,最為靠譜的推論,就是以上這兩個。
然而今天,這個凝真境強者的出手,卻顛覆了他之前的推論。
前文說過,修煉別人的功法,很難進入凝真境界,雖然也有東方不敗特別適合葵花寶典,喬峰特別適合降龍十八掌,這種例子在。
但這兩個例子,終究只屬於個例,這就跟某公司取消快遞小哥底薪後,有人的月薪一下子漲到了八萬塊一樣,並不具備代表性。
有鑑於此,武秋生否定了此人特別適合《葵花寶典》的假設,做了一個更為大膽的推測。
他的推測是,眼前這人,修煉的根本就是自己創造的功法。
葵花寶典是前朝宦官這個說法,屬於謠言,眼前之人,才是寶典的創始人,真正的葵花老祖。
這個想法不可謂不大膽,和江湖上廣為流傳的《葵花寶典》出處,大相徑庭,但這凝真境界強者聽後,卻沒有反駁,反倒是充滿讚賞的看了武秋生一眼。
“你居然一下子就猜出了咱家的身份?那麼你不妨再猜一猜,咱家姓甚名誰?”
“這……恕晚輩愚鈍。”武秋生盯著對面的面相看了半天,倒是看出了對方些許命理,但礙於自身對歷朝歷代太監的瞭解實在太少,故而沒能猜出對方的名字。
發現武秋生也有猜不到的東西,老太監似乎很開心,呵呵一笑後,便向他透露了自己的姓名。
原來這名凝真境界的強者,居然是大名鼎鼎的三寶太監鄭和。
歷史上記載的太監,鮮少有好名聲的,但鄭和卻是一個例外。
說起鄭和,後人很少有厭惡他太監身份的,在大家的印象中,這是一個偉大的航海家。
太監能做到他這份上,確實讓人敬佩。
對於這麼一個人,武秋生自然也是敬佩的,當下他便收起了臉上玩世不恭的神色,恭敬道:“原來是三寶太監當面,晚輩失敬、失敬!”
鄭和擺了擺手,勸慰道:“年輕人有些傲氣是應該的,更何況不知者不怪,之前我並沒有透露自己的身份,你對我怠慢一些,也不是不能原諒。”
武秋生拱手道:“多謝鄭公海涵。晚輩有一疑問,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不知鄭公是否能給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