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祿堂知道,自己的這個決定有些自私,有些殘忍。
他雖然沒有父母需要贍養,但他有深愛自己的妻子,崇拜自己的弟子,嗷嗷待哺的孫子。
無論是妻子、孩子還是弟子,都希望自己長命百歲,福壽延綿。
這份美好的希望,本可以輕易完成,卻因為自己對虛無縹緲丹道的追求而破滅。
這固然殘忍,但道之所存,雖千萬人吾往矣。
古人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他孫祿堂為了追求武道最高境界,也同樣可以犧牲自己的性命。
這份決心,即便是妻子、弟子、孩子都不能動搖半分。
書房內的眾人,正是對孫祿堂的心性有所瞭解,這才集體陷入了沉默之中。
書房中,眾弟子一臉愁容,孫祿堂卻很是欣慰。
能有這麼多關心自己的後輩,作為長輩又怎麼能不欣慰。
不過,一直讓後輩這麼愁眉苦臉下去,也不是辦法。
為了減緩眾人心中的愁緒,孫祿堂再次開口道:“你們也不要那麼擔心,追求丹道,絕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首先我需要花一段時間,把身體和精神調節到最佳狀態。
讀書練字養神,服氣辟穀養身,這差不多需要半年的準備時間。即便我調整的快,也要到今年年末才行。”
“最快也要年末麼?”眾人聞言,心下稍寬。
今日是八月十五,距離年末十二月份,還有兩個半月。
兩個多月到半年,有這麼一段不短的時間,他們興許還能想出辦法,讓老人家回心轉意,放棄追求丹道。
雖然這種可能性比較小,但事在人為,努力過,奮鬥過,盡了全力,也就沒什麼好遺憾了。
其實孫祿堂說的那番話半真半假,調整好狀態,根本無需半年,三個月足矣。之所以這麼說,是想讓自己的弟子們,心態更平穩一些。
他相信,有了幾個月的緩衝時間後,大家會對自己死亡這件事情,看的更開一些。
果然,伴隨著他這句話,眾人臉上的愁容,終於逝去了一部分。
孫祿堂對此十分滿意,揮了揮手,道:“好了你們下去吧。記住,這件事情不準告訴你們師母,若有違背,別怪我把你們逐出師門!”
“是!”眾人躬身應諾,緩緩退出書房。
武秋生踱著步子,大腦飛速轉動,全力思考應該如何勸孫老爺子。剛走到書房門口,卻聽倒老爺子在叫自己,“秋生,你留一下!”
“是,伯父!”武秋生一愣,隨即停下了腳步,重新回到書房之中。
等眾人都離開了,他這才開口道:“不知伯父留我下來,所謂何事?”
孫老爺子似乎沒聽到武秋生的問題,他的雙眼正視前方,眼神之中卻沒有焦距,似是在回憶什麼,沉默了良久,才答非所問道:“為師一生收徒無數,然有成績者,只寥寥數十人,讓我滿意者,更是隻有幾人。
十幾年前,我就想要找一個骨骼清奇,聰明慧達的人,來繼承自己的拳學,為了找到這樣的人,我每年都會登報招收弟子。
可惜,找了十多年,只找到了你海桂元師兄一個。更為可惜的是,七年前,你海師兄隨張作霖出關時被炸死(海是張作霖的貼身秘書)。
為此,我再次登報,招收學生。
這次效果斐然,僅一週,報名者就達兩千餘人。
我從中擇出三人,認為條件尚可,使三人各承自己一門拳學。
原本我以為,有了這麼多弟子,自己的拳學可以傳承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