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這個專案是陳國復全權操盤的,所以,他剛剛那麼說,自然有這個意思。
二老闆這麼一講,陳國復也就笑了。
然後大老闆二老闆都笑了。
雪姐跟著呵呵了兩聲,她知道自己得說話,“沉放很可能確實是覺得敵不過《風聲》,但這個傢伙總是會有一些怪招出來,沒準……”
王家兄弟還有陳國復都看向了雪姐,眼神中的意思很清楚。
沒準什麼?
雪姐很乾脆的說道:“沒準沉放本來就是想在電視上發力呢?”
還真別說,這個答桉也很靠譜。
一個綜藝一個電視劇呀,大概接下來的兩個月左右,沉放的形象會在電視上頻繁出現。
可是……
陳國復哈哈一笑,“那難道,他是想獻祭了這部電影?”
他這話裡面包含著一個重要的理論邏輯。
很多時候,電視劇裡的名角拍電影,會翻車。
即電影觀眾並不買賬。
而這個現象其實在全世界都是有出現的,算是很平常的,美國方面更是有人對此做了許多的研究。
結論就是:電影是需要賣票的,是要花錢的,而電視裡能看到的‘臉’,影迷就會有排斥感,因為他們本來就不需要花錢便能看到那張‘臉’。
這個現象在美國那邊非常的突出,雖然也有不少拍電視劇又拍電影也很成功的演員。
比如,加里奧德曼。
但,大部分的情況就是,電視劇演員跟電影演員,有很明顯的界限。
至於說加里奧德曼,大概是因為這個傢伙的形象變化多端吧。
而說到我們中國,這方面其實還好一些,可也有人是以這個理論來對待演藝生涯的。
章紫衣,她目前就是公開的表示,不會接電視劇。
至於後來嘛……反正現在是這樣。
陳國復現在所說的,就是暗指沉放只能顧一頭。
就算是他以前在電視劇取得了成功,但這次不一樣。
因為這次是他有電影會上映,而這個階段他還去搞綜藝以及電視劇,一張臉不斷的出現在免費的電視畫面上。
再加上,電影方面有好幾部佳片。
大機率的,電影那頭要完蛋。
就算是《象棋的故事》現在有姜汶的加盟。
王家兩兄弟聽了這個說法,他們倆互相對視。
而雪姐聽後,她的反應快很多,直接對著陳國復說道:“陳總監,你的意思是,現在是讓沉放一敗塗地的最佳時期?”
她的這個說法,連王家兄弟都驚了,立馬看向了陳國復。
陳確實是華宜的總監,此刻的他得意非常。
“就是這樣!我就是打算在這個時候,讓沉放的事業全線潰敗!”
這傢伙眼神都狠起來了。
王家兄弟立馬求良策。
而事實上,雪姐已經想到了。
只聽陳國復笑著說道:“早年我也做過音樂,其實電影啊、音樂啊,玩跨界本來也沒什麼,可沉放這個傢伙現在竟然還想當個導師,他有什麼資格做導師?”
其實,這是一個比較明顯的可以攻擊的點,就算是陳國復不說,王家兄弟也打算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