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馮承素此刻吟誦的詩句出自詩經《陳風月出》。
今日休沐,他放下了弘文館內精密且繁忙的工作。
說實話,他每每升遷大多因為自己的書法能力,當他接到陛下的任命,參與王右軍《蘭亭集序》的臨摹工作時,自是喜不自禁。
當然,臨摹要求的是準確,使用的是雙鉤法,以求近似真跡,因此並不需要太多自己的發揮。
可是在這個月夜,或許是就著炙羊肉喝了些酒,他也學著會稽蘭亭之宴上的王羲之生出一些灑脫之意,揮手寫就他自己的“蘭亭集序”。
可是,並無絲竹管絃,也無曲水流觴,更無佳人在旁,他與這月這影成了相互慰藉的朋友。
她過得還好嗎?難道這月下起舞的身影只是我一廂情願的幻想嗎?
臨帖容易,卻再難描摹佳人的美。
想到這些,馮承素的內心一片悵惘。
。。。。。。
這一段戲並沒有太多的臺詞,因此需要演員把握角色的內心感受,要用眼神和肢體將角色的情緒表達出來,讓觀眾一目瞭然,在表演難度上是相當大的。
李爾和其他人站在一旁,看著遲北的表演。
在李爾看來,遲北的表演是下了蠻大功夫的,無論是儀態,還是下筆的動作都非常符合一個古人的感覺,但是問題是他不是馮承素。
也就是說他沒有進入角色,太過於追求動作儀態的標準,而把一個獨特的人變成了千人一面,讓人無法看出他究竟是誰。
但這樣的表演比起一些狗屁倒灶的“演員”來說,也可以說是吊打了,在這個比爛的時代,他的努力也值得他拿到一個新人獎。
遲北最精彩的一段表演就在他揮手寫字的時候,也許是內心充滿了自信,這與馮承素那時釋放出來的灑脫有些相似之處。
表演完畢,王導馬上大讚:“真是精彩絕倫的表演,雖然沒有什麼臺詞,但戲點全在那些細微的表情變化中”
李爾聽了王導的話都佩服王導的語言表達能力,那哪是細微的表情變化,李爾幾乎全程都沒看到什麼細微的轉變,都是咔的一下就換了個情緒,讓人猝不及防。
“咦?羅總你看,遲北竟然真的在紙上作了《蘭亭集序》”,王導非常刻意地引起羅總的注意。
果然羅總和眾人都湊了過去,一看,確實是由遲北親手書寫的《蘭亭集序》。
“可以嘛,年輕人還能去學習這些,精神可嘉”,羅總微笑著說道。
上官先生在旁邊看了一下,沒有說話。
作為語言藝術大師的羅總,他說“精神可嘉”的意思就是“寫得很好,下次別寫了”
不過,沉浸在自信當中的遲北當然沒能理解羅總這句已經很直白的話,非常高興地說道:“謝謝羅總的誇獎,實在是獻醜了”
“你還知道啊,確實是獻醜了”,羅總心中暗自吐槽。
吐槽歸吐槽,實際上遲北這段表演已經讓羅總滿意了,他的要求並不算太高,不出戲即可,而且遲北能夠寫毛筆字已經算是驚喜了,還能要什麼腳踏車呢?
“那現在請李爾試一段吧”,王導笑道。
“行”
李爾說完,便走向了那個几案。
他將袍衫稍稍整理,幾個細節的動作,大家一下就看出了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