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裡的消費者有的是鈔票,只要設計出他們滿意的手機,就能夠從他們的手上拿走足夠讓人動心的利潤。
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渴望這一天趕緊到來,可是這一天的到來與否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小黃人科技公司的產能什麼時候才能夠提升上來。
每個人都當著蘇安的面,想要知道具體的時間安排。
「我向大家保證,明年一月一號之前,我們小黃人科技公司的產能將會達到月供應量一千萬部手機的規模。
而到了明年五月一號,小黃人科技公司的產能將達到每個月兩千萬部手機。
等到明年十月一之後,我們公司的產能將會來到三千萬部手機。
每個月生產三千萬部手機,一年的總產量就是三億六千萬。
到時候,大家再也不用為了產能而擔憂,而是開始擔心你們有沒有那麼多的消費者去購買你們所生產的手機。」蘇安給出了明確的時間線,同時也給出了產能上來之後的隱憂。
雖然技術領先,可是隨著產能的大暴漲,很可能會出現供大於求的場面。
不過蘇安也清楚,自己對於三千萬的產能是經過詳細計算才得出的結
果。
放眼全球市場,尤其是2008年之前,在金融危機沒有到來之前,全球每年能夠消化新手機的規模就在四億部左右.
再加上蘇安所生產的手機屬於中高檔產品,而這四億部的手機是所有中高低檔的總和。
到時候難免會出現高檔市場快速飽和,而不得不削減配置開始衝擊中低檔的手機市場。
一旦小黃人科技公司的手機配件出現在千元機檔位,那意味著全球市場都將歸蘇安所支配。
一旦用著最新晶片的手機降價到了千元檔位,以當下時空的同行業技術儲備而言,他們根本無力對抗這種碾壓的力量。
除非那些低端品牌能夠把手機做到三百塊錢一部,並且還有足夠的利潤讓他們存活。
可即便如此,一千元的價格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絕大多數人都能夠消費得起並且樂意消費。
雖然即便削減配置之後,把手機的價格打到了千元,可並不意味著低端機能夠徹底消失。
就像小米手機出現之後,山寨機逐漸的退出了消費市場,可並不意味著那些小作坊所生產的手機徹底被市場淘汰。
雖然市場份額已經很小,可是依然有能夠讓他們生存下來的空間。
不過這一點點空間對於大公司而言,無論如何都養活不起一個品牌。
正是因為知曉千元機的殺傷力,蘇安短時間內並不想趕盡殺絕。
首先是產能跟不上,沒辦法進入到低端機市場去大殺四方。
第二,眼下的消費者對於手機的需求只是接打電話跟傳送資訊。
蘇安還是希望更多的低收入人群,尤其是老年人能夠擁有那些功能單一的手機。
對於這些老年人而言,能夠打電話就已經夠了,甚至連傳送簡訊對他們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蘇安不希望自己把所有低端機全部絞殺完畢,然後迫使這些低收入人群以及那些老年人去購買他們根本用不著的智慧手機。
給市場一些時間,讓更多的人擁有自己人生的第一部手機。
蘇安並不介意,他們所擁有的第一部手機不是自己的品牌。